簡介:十七屆六中全會以來,尤其是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之后,名城保護工作受到空前重視。國家文物局、住建部召開的古城保護正定會議則為今后名城保護的具體工作指明了方向。文章對正定會議之后,名城保護工作應當關注的三個具體問題進行了方法論分析,以期為歷史文化名城的具體保護工作提供參考。
摘要: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首爾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在開發江南新區的同時,也啟動對原有舊城區的保護和再開發工程,特別是90年代,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發展主題受到高度重視。本文以首爾市的仁寺洞地區為例,分析韓國近年來最具代表性的歷史文化區域的保護和發展的方法和策略,以期為我國城市提供借鑒參考。韓國的“地區單位規劃”類似我國的控制性詳細規劃,是以限制為主并針對物理環境的保護和維修手段,而“文化地區”制度則是利用行政及財政的獎勵和支持方法,打造歷史文化環境的實質的管理手段。這兩者的結合正是仁寺洞地區成功保護和發展的內在原因。
摘要:英國人的文化遺產保護意識根深蒂固,在法制建設、管理機制、監督激勵措施、資金保障和調動社會力量參與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對這些經驗進行總結分析,有助于正確認識國內文化遺產保護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及時調整和改進,吸納有借鑒意義的做法和經驗。
摘要:法國遺產保護概念經歷了一個相當長的發展時期,隨著每一次遺產概念的豐富和完善,都有與之相應的法律作為標志,從而逐步形成了當代法國完備的遺產保護制度。文章試圖通過對這一發展過程的剖析,從中歸納法國遺產保護制度的特征,為我國遺產保護制度的發展提供經驗和參考。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清河中街清河嘉園東區甲1號樓16-25層 郵編:100085 電話:010-82819000 備案序號:京ICP備 05030709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