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8月1...
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規劃給香港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廣闊發展空間,是香港必須抓...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存,延續城市文脈,使歷史和當代...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以下簡...
3月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
導讀:
2016年5月11日上午,“2016第四屆清華同衡學術周” 風景園林專場論壇在清華同衡16層中庭舉行。本次論壇以“風景園林與綠色城市化”為主題,由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風景園林研究中心承辦。來自風景園林領域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針對新形勢下的風景園林發展趨勢展開熱烈探討。
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風景園林中心主任胡潔主持論壇。他介紹說,清華同衡風景園林團隊是從2003年成立,到現在已經走過了13年的路程,經過13年的艱苦和努力,我們從一開始的三四個人的小團隊成長到了150人的有一定行業影響力的專業團隊。今天能在這里開風景園林專場令我覺得驕傲,也對同衡規劃院的領導表示衷心的感謝。我們一直是在同衡規劃院的幫助扶持下走過來的,對總規中心、詳規中心、照明所等部門對我們做的支持表示感謝。同時對風景園林學會和各級媒體雜志對我們的幫助表示感謝!對于長期跟我們合作幫助的專家朋友們表示感謝!我們如今形成了自己團隊特色,學會了如何在規劃平臺上做風景園林,向規劃師學習獲得更加宏觀、系統和戰略的眼光。我們在這個平臺上將綠色理念、生態理念與城市規劃發展相融合,以此制定了今天的主題。
開場致辭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副理事長尹稚指出,風景園林中心走過13年,也是這幾年來國際獲獎最多的中心,今天的主題選得非常好,中國的新型城市化邁出了巨大一步,從不可持續、非綠色到綠色的可持續的進程。風景園林行業在推動新型城市化進程當中有其獨特優勢。同樣我們可以思考,綠色生態文明是不是僅僅景觀上的東西,這也是目前風景園林面臨的一個問題,把優勢發揮好的同時能不能走出風景園林。支撐綠色城市化進程的不僅僅是景觀的綠色化,還涉及節能減排、綠色基礎設施、綠色生活方式等很多問題,綠色城市化是一個很復雜的系統。大家都有很好的價值理念和專業訓練,做新課題的時候要思考如何邁出風景園林邊界,走得廣闊,只有這樣才能對綠色城市化做出更多貢獻。
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袁昕認為城鄉規劃,建筑設計,風景園林是三個一級學科,共同推進對落地問題的研究,今年聚焦到風景園林和綠色城市化上是切合中國發展戰略的。今后風景園林還能做什么是值得我們思考的,風景園林面臨的發展困境我們如何解決。希望今天的嘉賓能一起剖析解決這些問題,大家相互促進共同提高,希望今天論壇取得圓滿成功。
主旨報告
鄭淑玲:中國風景園林行業最新發展動向
鄭淑玲 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副理事長、北京中國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研究中心副董事長/總經理
鄭女士從以下兩個問題展開了討論:風景園林行業的幾個熱點、加強個人執業的行業管理。
行業發展最新動向從下面四個方面入手:綠色基礎設施、生態修復、生物多樣性和海綿城市。
鄭女士詳細分析了綠色基礎設施概念的緣起,比較了美國和中國關于綠色基礎設施的不同定義以及我們所面臨的問題,指出我們行業需要給出自己的定義。
接下來介紹了生態修復工作流程,來源和今后我們的主要目標以及努力方向。以唐山南湖、安徽淮南的廢棄地生態修復、新加坡碧山公園、三亞山體修復規劃四個案例為例講解了生態修復的成果。
接著,介紹了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發展歷程、國際公約三大目標和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十年中國行動。最后提出生物多樣性保護主要任務和綱領。
第二部分個人執業行業管理部分,鄭女士分析了執業資格的意義和職業制度的形式,給我們提供了有效參考。
王向榮:城市與自然系統
王向榮 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副理事長、多義景觀規劃設計事務所主持設計師
王教授從城市與自然系統這個大角度出發,分析了中國的山脈與水系,太湖流域與寧紹平原的土地利用狀況,水網、農業與聚落的特征,向我們展示了人造的自然景觀形成的人工系統和自然很和諧地融合在一起的情況。
進一步,王教授分析了蘇州人工河網與蘇州河的聯系、常熟通過網絡化的水利工程形成海綿城市、紹興城市通過水網內外部的梳理保證土地彈性和安全、寧波城市水網布局、荷蘭城市建設對水網迂田的保護等案例,圖文并茂。
最后總結出城市中的自然系統、景觀修復的策略與途徑。
郭湧:數字景觀
郭湧 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風景園林研究中心主任工程師、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城市規劃系博士后
郭博士首先提出數字景觀的主要研究領域:地理設計、風景園林信息模型、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技術。
接著詳細闡述了風景園林信息模型(LIM)的概念與工作流,LIM是BIM技術針對風景園林條件和要素的應用,是對室外人工境遇的物理特點和功能特點的數字化呈現。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技術的應用尤其在增強現實、人機互動上有所運用。
進而,郭博士介紹了風景園林信息模型實用化研究進展,分別是在便攜式三維實景信息獲取;場地信息翻譯、分析、處理;基于信息模型的精細化設計;基于信息模型的標準化出圖的工作流方面。
最后提到LIM實用化研究的意義:走進場地、加強分析、提升質量、量化評估和拓展研究。對LIM實用化研究的展望里,郭博士強調了信息化、專業化、協同化、標準化四個原則。
自由討論
尹稚:作為年輕一代,需要更包容的心態,就是清楚長處與短板,在大的跨界合作團隊中可以主導、輔助、貢獻什么?從一個理念到一個成熟市場的產生需要相當長一段時間,這個時候想要引領新的增長點需要相當長時間的奉獻。跨界需要通過知識的積累,才能夠成為一流的規劃師,并和一流的經濟學家、社會學家、風景園林師建立起對話的平臺。這個價值觀的優勢在于時代的要求,這是你的價值觀的優勢。
鄭淑玲:我覺得我們趕上了特別好的時代,是一個大融合的時代,我們風景園林師應該把握。我也特別欣賞尹老師對綠色基礎設施的理解,美國最早對綠色基礎設施的出發點就是保護自然,讓人和動物、自然相融合。
何偉嘉:從實踐的角度上來講,我自己總結三個方向:廣度,風景園林是一個融合性平臺,它介入到生活每個方面。厚度,這是我們專業的特征,很多內涵技術機理都會在厚度方面有所融合,我認為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活度,我們一定要有動態的發展觀,歷史留給青年設計師的是希望讓我們做一個未來的圖片,今天是13億人,未來是一個動態,要具有發展觀。
郭湧:風景園林師有傳承,新的從業者看問題有不同視角,非常有必要理解這些視角,不同先驅怎么發展的,是怎么來的。我們發現有些問題不是那么簡單的,從自己最近體會來看,風景園林在自省,參與到反思里面的主體不光是老師,有管理者、有一線的設計師規劃師。主體在發展,這是一個非常健康的狀態。反思的結果有一個問題,我們是要劃定框架還是有更多的能力去拓展,我覺得應該在反思中梳理我們最核心的東西在哪,怎樣去拓展。
鄒裕波:我想今天的景觀設計師應該去做兩點:釘子和板子。每一個個體從事的工作有限,從我們阿普貝思的感受來看,我們抽出很多時間來做景觀設計師應該做的事情,景觀設計不是畫畫,應該從技術方向上做,今天談到景觀的生態性,景觀跟建筑設計、基礎設施的結合都有技術在里面。第二個是景觀設計師要成為一個板子,立足專業,進行跨界跨行的交流合作,這種合作是平等的。1+1遠大于2,我認為這種合作是有益的。跨界思維正好是板子精神,在項目中訓練自己。“家國天下,規劃論衡”特別動人,我們要有這樣一種情懷,有生態的觀念,有大的思想指導,貢獻自己。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清河中街清河嘉園東區甲1號樓16-25層 郵編:100085 電話:010-82819000 備案序號:京ICP備 05030709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