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8月1...
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規劃給香港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廣闊發展空間,是香港必須抓...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存,延續城市文脈,使歷史和當代...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以下簡...
3月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
導讀:
5月9日下午,第四屆清華同衡學術周“群英匯”環節,沈遲、侯衛東、吳必虎、王富海、袁昕等5位具有不同代表性的規劃機構領軍人物圍繞“規劃院何處去”這一行業熱點話題,分別發表各自的觀點。本期內容為大家分享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袁昕的主旨報告《面向未來,規劃行業的供給側改革》,以饗讀者。
伴隨著世界經濟形勢的變化,中國的社會經濟發展進入轉型期。近年來,設計咨詢行業也是氣候急劇變化,市場萎縮、企業經營業績下滑,大家普遍認為設計咨詢行業進入了“冬天”。我想從一名行業參與者的角度談談我們規劃設計行業所面臨的問題,以及我們接下來應該怎么去做。
縱觀各國的城市化進程,有研究表明:當城市化水平達到飽和值的50%時,城市化速度達到極限,并且以此為分界點,此前加速此后減速。2011年,中國內地城市化率達到50%,當然這其中還有相當一部分人口是半城市化的狀態,所以實際的城市化水平是低于這個數字的。但考慮中國未來的城市化率可能的飽和值,可以大致得出這樣的結論,那就是在這個時期前后我們的城市化進入轉折期,城市化速度將逐漸回落。常話說“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但是當我們看到這條曲線,我們就應該明白,今天的情形不是沒有預警的,它不是一場“寒流”來得快去得也快,甚至它也不是“冬天”,因為后面沒有第二個春天的到來。
城市化發展過程曲線
隨后我們看到的就是轉型期的到來,政府投資力度、開發的強度與速度持續放緩,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規劃設計市場萎縮,行業競爭加劇,我們不得不接受這樣的現實。一些新的景象出現了:有些規劃設計企業開始以極低的價格搶業務,例如以50%的投標參考價做商務報價,有些建筑設計業務以往幾十元一平米的價格,現在十幾元甚至幾元一平米都有人干。企業經營困難、員工收入下降、人員流失,這是“累死自己、餓死同行”的惡性競爭。這樣的團隊不會有實力支撐技術上的創新投入,可以想象這樣的機構不可能有高水平的技術成果,這種行為將整個行業拉低到價低質劣的水平,其最終結果就如同三鹿奶粉一樣,會毀了整個中國奶制品行業,到現在我們的國民出境還在爭相采購國外的奶粉。這對整個行業的發展是一種極其不利的狀態,我們不希望看到這種情況的出現。
改革開放后,伴隨中國的城鎮化發展,規劃行業在中國取得一點長足的進步。今天,在產業結構調整的背景中,在行業惡性競爭加劇的現實面前,我們還不能說規劃行業整體是產能過剩的,因為不少地區和城市甚至還沒有一個注冊規劃師,中國的城鄉建設和發展還與我們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大國地位極不相稱,還需要規劃行業更多的支撐。然而,雪上加霜的是尚未真正發展起來的規劃設計行業還正面臨著互聯網時代的破壞性創新的顛覆,如同互聯網租車模式對傳統出租車系統的沖擊。那種缺乏技術優勢的團隊、那些低效重復性的畫圖工作或許很快就會被像AlphaGo這樣的人工智能所替代。因此,如今的規劃行業——或者說規劃院到了必須從供給側來思考自身變革的時候了。今年清華同衡學術周“新視野·新規劃”的主題,也正是迎合了這種變革的需要。
那么,規劃行業或者說規劃院真的沒有春天了嗎?我認為完全不是。審視城鄉規劃設計機構的技術能力和思辨能力,相對于其他行業我們具有相當的優勢,但是以往我們過于封閉,過于沉迷于解決空間問題。新時期,中國的發展提出了很多新的需求,我們應該看到更多的機會。我們該怎么做?
第一,從關注行業到關注產業
幾年前有一家律師事務所找到我們尋求合作,當時他們承接了一個城市的發展戰略規劃,我開始很驚訝為什么律所能給城市做戰略?原來這家律師事務所在這之前剛剛做過一個比較大的資產并購案子,在資產并購過程中他們把這個產業的全球情況梳理了一遍。而這個城市剛好想把這個產業當作支柱產業來發展,想通過這家律師事務所去了解這個產業,并通過他們與這個產業的相關企業建立資源對接,進而將合適的企業引入到這個城市。就是這樣的一個機會,使得律師事務所可以華麗轉身去做規劃圈所從事的城市發展戰略,這給我一個很大的啟發。所以我們開始加強跨行業的合作,補自己的短板,將自己的研究領域拓展到社會發展的產業化進程里。
在過去30年轟轟烈烈的中國城鄉建設發展中,規劃從業者受到了很好的錘煉,在空間技術分析和對社會經濟等方面的廣泛關注上具有優勢,但仍局限在圈子內部。我們要在城鄉發展整體產業鏈條中發現自己的價值,在空間鏈、供需鏈、企業鏈、價值鏈之間尋找合適位置。近年來,我們也看到很多設計機構開始加入到EPC行列或者與金融資本捆綁等等,這些可能都是我們融入到產業化發展并在產業鏈中尋找自己新的價值的方式。當然,我們也在關注規劃的社會與公共管理屬性,如何能夠保證規劃第三方的公平、公正,不是受其他利益所捆綁,這也是我們所應考慮的問題。
多維度融入產業鏈
第二,從關注城鄉建設到關注城鄉發展
城鎮化率達到飽和值50%的時候也是城市問題和社會問題突顯、社會矛盾不斷積累和激化的階段,以公平為體現的社會發展目標與以效率為體現的經濟發展目標開始激烈沖突。我們已經看到大量這樣的公眾事件開始出現,包括一些大型的政府項目,是經濟優先,還是環境優先,還是與其他的市民訴求相關聯?這些問題在規劃中如何應對?以往我們過于關注城鄉建設問題,如今我們應該更多地關注城鄉發展所面臨的問題。基于以人為核心價值觀,新型城鎮化強調人的城鎮化,而人的問題與人居環境又密不可分。
石楠秘書長說到,中國城市規劃學會作為中國政府代表團的重要成員參與了聯合國“人居三”議程的討論,由此我們也看到城市規劃其實不僅僅只是一張空間藍圖的問題,還可能是一個城市發展的路線圖。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的17個目標里,有很多是以往我們在城市的空間規劃和建設中所忽略的,但在這樣一個社會矛盾開始激化的時期,恰恰是我們完善自己,發揮作用的時機。
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
前兩年日本建筑師坂茂獲得普利斯特獎,曾經用紙房子給難民和低收入者做廉價住宅的建筑師拿到這樣一個獎項,這在我們當今的環境里可能很難發生。顯然我們的價值觀需要調整,以人為核心、以城鄉發展為目標,這給我們一個新的發展空間和機會。
第三,從關注現在到關注未來
規劃一直在關注未來,但是我們關注的未來可能還遠遠不夠長遠。人類在3000年前發現煤,2000年前發現石油。人類社會真正進入到比較快速的成長和發展時期是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后,科技的進步日新月異,我們的生活和生活的空間也由此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們能夠看到在這兩百多年的時間里各種各樣的發明和技術創新對后來世界的重大影響。凡爾納1865年發表《從地球到月球》的時候還沒有什么技術能夠支撐這一設想,但人類在一百年后就實現了這個夢想。當今世界科技進步還在加速發展,我們周邊的“黑科技”不斷涌現,移動辦公、無人駕駛、智能機器人、超高速的旅行……這些“黑科技”對我們未來城市的影響用不到一百年之后,它們很快就會改變我們的生活,如果我們不去關注這些,我們現在所能做的事情還是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人類科技快速發展
此外,還有生活方式對規劃的影響,例如在座的各位有可能很多人難得與家人一起吃頓飯,有些設計師已經開始探討取消廚房的住宅,或者把廚房變成了一個很小的操作空間。未來科技的發展將怎樣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是否我們會重新回歸家庭?無法預見未來,如何把握現在。
第四,從我們會做什么到我們還可以做什么
規劃行業有著很好的延展性,通過我們自身的創新和變革,可以承擔中國城鄉發展更多的工作。打破封閉的規劃圈子,做包容的規劃,在制度、體制上深入探討,從做空間規劃到做公共政策和參與公共管理,是規劃行業在供需改革過程中可以進一步延伸的。進一步提升規劃的科學性,從理念、概念到具體落地的工程技術,從分析技術到模擬、評估技術,都有待我們深入研究。規劃行業主動謀求供給側變革,將是行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供給和需求之間存在辯證的關系。一些小企業可能更愿意,或者其思維邏輯就是如何把自己善于做的東西拿出來推銷出去。但是,真正有實力的企業——類似當年的蘋果:會通過自己的創新去引領消費潮流。規劃設計行業自身還需自強不息,不斷學習、不斷創新,行業內部必須精誠團結,開放、共享,要有更多的融合、協同與合作,如果我們能夠做到這些,規劃行業就能夠有一個更長遠的發展,這個行業就能夠繼續繁榮興旺。
“獨立精神、自由思想”,這是我們更高遠的目標,尊重城市發展的規律,以自立自強和創造價值贏得政府和社會對規劃行業、規劃從業人員的尊重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那些只停留在畫圖階段的企業和設計師基本上扛不過這個冬天,但如果接下來我們通過自身的創新、變革,配合政府治理水平提升的需求,就能夠生存和發展,這也正是今天我們能夠看到和期待的春天!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清河中街清河嘉園東區甲1號樓16-25層 郵編:100085 電話:010-82819000 備案序號:京ICP備 05030709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