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8月1...
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規劃給香港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廣闊發展空間,是香港必須抓...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存,延續城市文脈,使歷史和當代...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以下簡...
3月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
2016年5月9日,第四屆清華同衡學術周在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院成功舉行,本屆學術周以“新視野·新規劃:管理與實施下的城市規劃”為主題,邀請了孫安軍、蔡玉賀、孫雪東、李鐵、尹稚等五位不同背景的專家代表,圍繞論壇主題做了精彩的主旨報告。
尹稚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副理事長
本期內容分享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副理事長尹稚的主旨報告《價值觀·邏輯鏈·依據集》,以饗讀者。
尹稚教授就城市規劃發展中的基本層次,即城市現狀、發展規律、經驗教訓等方面,圍繞“價值觀·邏輯鏈·依據集”展開三個方面的觀點。
第一,沒有正確的價值觀,就無法確定導向性。無論是描述事物、解釋事物或是規范事物,其背后都有著價值觀的支撐。吳良鏞先生在創建人居環境與科學學科時講過,城市規劃本身的復雜性造成了它跟廣泛的學科和行業相互關聯。歷史上出現的錯誤和教訓,其原因大多來自于學科價值觀的單一性,缺少跨界的價值觀校驗與協同。
第二,沒有正確的邏輯鏈,就無法確定科學性。近代城市規劃的邏輯鏈始終處于演進過程中,隨著城市規劃關注事物的日趨廣泛,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美學、藝術等邏輯鏈條都不斷加入。面對這樣一個復雜系統,必須采用復雜科學的思維模式來處理問題,在某一獨立學科不斷成熟進步的同時,還需要一種橫向的邏輯鏈,對所有縱向、壁壘化的獨立學科的技術邏輯鏈條進行相互校驗,這種校驗既滲透于前期的依據研究,也滲透于整個規劃的編制、實施、管理過程,并延展到后評估階段。
第三,沒有真實的依據集,就只能是建設在黃沙上的城堡。城市規劃行業內目前依賴的很多的規范是來自于簡單的現實觀察以及經驗性的總結,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缺乏真實的依據集來做分析和判斷。隨著信息采集技術、感知技術的進步,使得規劃師第一次得以最大限度的趨近于真實,進而從更趨近于真實的數據、證據、圖像、情景中發展出更進一步的分析技術,提出更進一步的理論和總結。如果脫離了對最真實的國情、事情、人情的認知,所有技術精英的想法只能是建立在黃沙上的城堡,經不起時間和歷史的校驗。
(本內容根據現場速記整理,未經專家審閱)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清河中街清河嘉園東區甲1號樓16-25層 郵編:100085 電話:010-82819000 備案序號:京ICP備 05030709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