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8月1...
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規劃給香港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廣闊發展空間,是香港必須抓...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存,延續城市文脈,使歷史和當代...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以下簡...
3月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
一、“縣VS城”:新時期縣域發展和城鄉統籌規劃
歐陽鵬,清華同衡總規中心三所主任工程師
目前縣域國土面積占全國的92%,縣域人口占我國總人口約70%,縣域經濟占我國國民經濟比重的48%。縣是我國行政管理和國民經濟的基礎單元和重要載體,發揮著承上啟下、連接城鄉的橋梁作用。縣域規劃是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和全域空間資源配置的最佳實踐平臺。
我院在縣域規劃方面重點突出“城鄉”、“全域”和“特色”三方面。首先是關注城與鄉的關系,充分了解和尊重農民真實需求和意愿,開展田野調查研究,提供多種發展模式選擇,實現城鄉人口自由流動和農業轉移人口有序市民化。其次是關注全域空間資源配置,處理好全域尺度規劃和精細化管控之間的矛盾問題,通過“控底線、城鄉一張圖和服務均等化”實現對全域空間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管控。第三,關注城鄉人居環境品質和特色提升,整合縣域城鄉特色資源,提升地域人文內涵和休閑品質,分類制定城鄉風貌建設導則,分類引導美好鄉村發展建設,重塑鄉村多元價值。
二、讓“鄉村更像鄉村”——回歸鄉村價值、探討鄉村規劃
清華同衡總規中心城鄉統籌與村鎮規劃所項目經理?田剛
無鄉村不世界,城鄉之間是“相互依存、共生共榮、均衡互補”的關系。鄉村有其獨特的價值體系,作為基礎功能的農業經濟價值、作為可持續保障的生態價值,體現鄉土文化搖籃的社會情感價值,作為人類聚落文明母體的文化美學價值和體現人與自然協調共生的鄉土技術價值。
就此,田剛介紹了清華同衡的兩個典型案例:《珠三角鄉村空間優化專題研究》和《懷柔區渤海鎮北溝村村莊規劃》。
三、“增量or存量”——面向存量和減量思維的總體規劃
清華同衡總規中心二所主任工程師?陳珊珊
改革開放以來的“黃金30年”,經濟的快速發展對人口、產業等要素形成了強大的集聚效應,衍生出對于用地增長的旺盛需求。這一波增長過后,這種外延擴張型的增長模式帶來的一系列城市問題也不斷爆發,并引發了社會的強烈關注和質疑。目前我國所說的“存量規劃”主要是相對于這種增量規劃而言的,其目的在于解決以往高速增長時期積累下來的“存量矛盾”,促進已建成地區整體人居品質的綜合提升。
就此,陳珊珊具體介紹了清華同衡負責編制的《鄂爾多斯城市總體規劃實施評估報告及中心城區一體化》、《三山五園歷史文化景區保護整治提升規劃》、《竇店鎮新型城鎮化試點研究》、《常州主城區工業用地集約節約利用規劃》等項目。
四、創新功能需求的空間規劃技術應對
清華同衡總規中心一所常務副所長?陳振華
十八大以來,創新驅動已經成為國家發展戰略,而互聯網+下的電子商務、工業4.0下的智慧物流等植根于新科學和新技術的創新功能,正極大改變著傳統城市功能的運行模式,產生全新的創新空間需求。城市規劃如何應對經濟社會新的變化?
總結經濟地理、城市社會學、城市規劃等多個學科和國內外的創新園區規劃實踐,發現良好的生態環境、高品質的人居環境,宜人的空間尺度、多樣化文化休閑設施、豐富的交往空間等,是創新功能空間需求的共同特征。創新功能區通常都有一個融合研發創新、交流與休閑的服務功能核心空間。
承載創新功能的城市空間類型是多樣化的,創新主體也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而不同的創新功能空間發展模式和建設模式也有很大差異。因此,既要把握創新功能空間的一些共同特征,如環境品質和交往空間的營造,又要深入研究不同創新功能區中企業和個人的差異化需求。
報告以清華同衡近年來編制的《中關村貴陽科技園區規劃》、《山西科技城規劃》、《大上地中關村軟件城規劃》三個項目實踐為例,進行了交流和探討。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清河中街清河嘉園東區甲1號樓16-25層 郵編:100085 電話:010-82819000 備案序號:京ICP備 05030709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