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8月1...
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規劃給香港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廣闊發展空間,是香港必須抓...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存,延續城市文脈,使歷史和當代...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以下簡...
3月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
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廳長、教授級高級規劃師周嵐
歷史文化遺產如何獲得當代活力,是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廳長、教授級高級規劃師周嵐博士討論的主題。她的報告包括三部分:文化遺產價值的個人認識,江蘇省建設廳組織的“歷史空間的當代創新利用”設計競賽,以及江蘇省多個地市城鄉建設中對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的實踐工作。
她指出,歷史遺產與文化傳承是連接歷史現實和未來的紐帶,需要通過文化價值和社會價值的不斷挖掘,讓大眾成為中國文化和歷史記憶的載體、實現民族復興的根基。
江蘇省“歷史空間的當代創新利用”創意設計競賽正是對歷史文化遺產社會大眾價值傳播的一大探索。競賽的主旨是讓文化遺產保護從小眾走向大眾,通過參與者對歷史空間的認識與利用思考,從大眾的角度深化社會大眾對歷史環境的認同感。為了讓更多人參與,競賽是開放的命題,沒有指定空間范圍,也沒有規定現實條件,以此鼓勵歷史環境和大眾生活的互動關系。這個開放的命題引來了上千的設計師和團隊參加,形成了蘭花布村、水蜜桃村、御用金磚窯、燈光達摩古洞、城門遺址、爆炸遺址公園、長江渡口遺址、生態啟示公園等多樣的方案設計探索。最后又通過展覽吸引數萬人前來參觀討論,極大的豐富了社會大眾對歷史遺產的理解與認識,使這次活動不僅僅是一次競賽,更成為一次歷史空間價值的社會認同與傳播。
可見,城市規劃手段能充分實現歷史文化遺產的社會認同和活力重塑,這也是她所在的江蘇省城鄉建設工作所反映出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思路。從南京、無錫、揚州、常州、鎮江等多個地市的實踐工作來看,需要建立多層次的歷史文化遺產界定層級--從世界到國家,從地方到城市,乃至社區的。不用僵化的標準要求它,保護的方法就會多元化。通過“找出來、織起來、亮出來、連起來、活起來”,把歷史文化遺產織補到不同層級的城市公共空間體系中,促進文化遺產在現代大眾生活環境中,從小眾走向大眾,真正把文化遺產保護下來。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清河中街清河嘉園東區甲1號樓16-25層 郵編:100085 電話:010-82819000 備案序號:京ICP備 05030709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