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8月1...
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規劃給香港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廣闊發展空間,是香港必須抓...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存,延續城市文脈,使歷史和當代...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以下簡...
3月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處文化遺產保護專員、復旦大學國土與文化資源研究中心主任杜曉帆先生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處文化遺產保護專員、復旦大學國土與文化資源研究中心主任杜曉帆先生從3月底在日本召開的聯合國防災會議感受出發闡述文化遺產的價值。在歷史、藝術、科學價值之外,還有精神價值、使用價值、生態價值、環境價值,以及國家價值--這對于當下中國尤為重要。
我們提煉確認遺產的核心價值,并據此決定保護的方式,但在面對現實的時候會遇到很多想象不到的問題。比如村落的保護,最近已成為遺產保護界最大的話題。各行各業都到村落里幫助村民,教他們怎么生活。可一個村子做了五年的工作,到最后實施的時候,問村民最需要什么,所有回答都是錢。可見知識的力量、教化的作用基本上沒有被接受。所以保護村落,還是通過自身產業解決這個問題。
中國傳統院落消失的非常快,平遙在這方面雖然做得很好,但仍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蘇州平江路也很好,但除了做咖啡廳、酒吧,或者是住宿、旅館之外,傳統的生活卻很難留在這里了。對于自己的遺產,或許我們是在沒有完全想好的情況下去保護。有時會覺得我們做的和真正社會的需求、和我們的理想有很大差距。城市歷史遺產的商業化與社區居民生活怎么保護,工業遺產為什么改造的空間比較大,或許都還沒有想清楚、說清楚。
回到日本的例子,其實真正的文化遺產保護和民眾相關的要多得多。海嘯災害后的重建工作中,遺產保護工作從精神層面對樹立當地人的信心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當把他們的文化遺產重新修復,并展現出一個新面貌的時候,人們才覺得真正回到了正常的生活中。原址的神社能夠避免海嘯摧毀,為今后住宅建設和選址提供了很好地參考。遺產保護在精神層面與知識層面對社區意識的復興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可以說,遺產最大的價值應該是在我們社會民眾的心靈當中--是我們心靈的需求,而不是物質的需求。如果我們的遺產保護達不到社會大眾心靈的需求,任何努力都會是沒有意義的妄作。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清河中街清河嘉園東區甲1號樓16-25層 郵編:100085 電話:010-82819000 備案序號:京ICP備 05030709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