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8月1...
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規劃給香港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廣闊發展空間,是香港必須抓...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存,延續城市文脈,使歷史和當代...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以下簡...
3月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
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前副主席、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副理事長郭旃
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前副主席、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副理事長郭旃先生以世界遺產的價值為例,對遺產的本體價值和衍生價值進行了區分。
作為國際范圍的廣泛共識,《世界遺產公約》以歷史、藝術和科學三大本體價值為基礎,支撐著世界遺產的申報和監測、管理,成為世界遺產保護及世界和平與可持續發展的構架。
2014年絲綢之路申遺的成功,讓我們看到絲綢之路作為歷史的客觀存在,其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都是無與倫比的。它為中國“一帶一路”國家戰略,以及陸上絲綢之路和海洋絲綢之路沿線所有國家和平共融、共同發展的宏偉事業提供了歷史判斷,為重大世界發展趨向提供了歷史和感情的依托。絲綢之路的意義遠遠超出了本身,體現出大量衍生價值,是我們要提倡、要鼓勵,和沿線各國共同發揚的。
社會價值和文化價值是基于三大價值的衍生價值。在積極方面,它體現在激發人們的凝聚力和創造力。但在具體的政治經濟語境下,衍生價值具有自身的豐富性和歧義性。社會價值、文化價值多是基于某個族群的社會認同與文化教育傳統,也容易造成不同族群文化認識中的分歧。而三大價值更容易超越一般族群、一般文化主體的紛爭,取得更大范圍的共識,還是應該作為價值認識的基礎。
價值問題是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的根基,發展價值理論應大力鼓勵,但也應十分審慎與深入探討。世界文化遺產現在的六條價值標準,應該說都是用來論證和支撐這三大基本價值的,而不是用來論證和支撐其他的衍生價值。在三大價值共識的基礎上,加上真實性和完整性,就能產生一系列積極的國際成果。而文化遺產的文化價值和社會價值的意義和作用必須給予新的、更高的關注。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清河中街清河嘉園東區甲1號樓16-25層 郵編:100085 電話:010-82819000 備案序號:京ICP備 05030709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