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8月1...
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規劃給香港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廣闊發展空間,是香港必須抓...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存,延續城市文脈,使歷史和當代...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以下簡...
3月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
4月16日下午,清華同衡學術周期間,由技術創新中心主辦的生態與技術專場隆重舉行。轉型的時代需要創新的思維和技術,圍繞新技術、生態、健康、智慧、創新實踐等話題,專家們與規劃師開展了廣泛而深入的討論。
專場分上、下兩個半場:上半場以“大數據·智慧·生態”為主題,邀請來自百度大數據實驗室、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和中山大學的專家,通過專題演講和互動,開展大數據發掘和城市規劃之間的跨行業對話。
(1)公共安全中的人群預警。2014年12月31日,上海外灘發生踩踏事件。國內外都發生過類似的悲劇,百度大數據的分析表明人群流量可以預測,并可以作為預警依據:很多人在出行前都會用百度地圖搜索,以獲知前往目的地的路徑和交通狀況。當時大家的搜索都集中在外灘附近,外灘燈光秀的詞條搜索量達到了平日的兩倍。人群流量與地點的搜索是高度相關的,據此可以對人群流量做一個預測。如果預測的人群流量超過了一定閾值,就可以提前預警。政府有關部門可以提前做一些公共安全的預警方案,從而降低這種悲劇發生的概率。
(2)更加智能的位置服務。比如某個地方新建了橋梁,地圖上沒有及時更新,利用百度時空大數據,可以挖掘識別出新的道路,從而提供更好的道路導航服務。
(3)城市網絡量化分析。利用百度遷徙數據估算人群在不同時間遷徙流動的變化,通過量化網絡分析,可以實現城市數據聯接分析,進而量化城市的經濟狀況與活力等級。
(4)用戶出行行為預測。利用百度的時空大數據,建立時空挖掘模型,預測用戶將來的出行,達到“百度比你先知道”,從而打造個性化的廣告和智能化的位置服務。
國外收縮城市的研究進展和規劃案例。德國萊比錫的經驗表明,規劃需要和人口的空間遷移相匹配,需要主動應對城市的收縮,不能一味求增長,應該結合每個城市實際情況合理規劃,在收縮中求發展。美國俄亥俄州揚斯敦提出了“精明收縮”的理論,將增長部分置于更小更集中區域的手段,化被動的衰退為主動的收縮。英國曼徹斯特的經驗證明,要把握城市增長壓力緩解的歷史契機,通過廢棄地再利用、工業遺產開發、生態環境整治等創新的規劃措施,為收縮城市的轉型創造一個平穩的發展環境。
人口密度視角的收縮現象識別。采用五普和六普鄉鎮街道辦事處級別的人口數據和鄉鎮街道辦事處的邊界,從四個尺度和四個范圍來探測中國的收縮現象,分別得出了不同尺度和范圍下2000-2010年中國人口密度變化的結論。全國654個城市中,180個城市發生人口收縮,相關研究成果已經被ENVIRONMENTANDPLANNINGA期刊接受,近期將會發表。
收縮城市的類型、原因和政策建議。收縮城市按照形態特征可以分為穿孔形和餅圈形,按照經濟特征可以分為轉型地區和降級地區。中國收縮城市的主要成因包括資源型城市在工業化進程中出現的局部收縮、傳統工業城市的工業衰落、欠發達地區人口遷移、盲目擴張引起城市邊緣地帶的局部收縮和行政區劃調整導致的收縮等。我們建議今后的規劃要突破“人口必須增長”這樣的桎梏觀念,探尋收縮型城市的規劃手段、管理策略和政策工具,從以“增長為中心”的傳統規劃范式向“精明收縮”的新范式轉變。
這項研究還在深入,中國收縮城市的特點主要體現在分布廣、數量多、程度低、空間擴張快等自有特點。當前的中國城市規劃要突破人口增長的固有觀念,這單靠規劃師的力量是不夠的,還需要規劃范式的改變。
珠三角的綠道分成省立、城市和社區三級,省級和城市級綠道實施情況較好。社區綠道發展仍存在問題,有待進一步關注。綠道的類別有三種,生態綠道,供動物遷徙,有隔離作用;郊野綠道,將城市郊區作為城市擴張的骨架;城市綠道,發揮社區服務功能。2010年到2012年,廣東省經歷了大規模綠道建設的階段,僅珠三角地區就發展了超過4000公里的綠道。基于廣州市的典型城市綠道進行居民公共健康相關的研究具有良好的參考價值。
作者在系統梳理健康城市規劃相關研究進展的基礎上,探討了在建成環境尺度上,綠道作為城市景觀改良、市民活動、公共健康的重要載體上的居民綠道使用行為的規律。研究以廣州市珠江前航道的濱江路約14公里的典型城市綠道為案例,調研發現78.6%的使用者到達綠道的時間是15分鐘以內,70%以上在位于一公里以內的社區中居住。90%的使用者到達綠道的方式是步行和騎自行車。對相關數據的梳理發現,在步行和騎自行車15分鐘可達范圍內,周邊的人口密度越大,土地混合度越高,到達綠道上使用的人數越多。
研究結果表明,綠道上出行人數受周邊出行生成和周邊潛在目的地吸引力兩方面的影響。隨后又提出了綠道功能完善、綠道設施節點和綠道規劃選線三個層次的綠道規劃思考。一是提升綠道的功能,吸引更多的人到綠道上游憩。二是關注綠道設施,加強對關鍵景觀節點、休憩區域的建設。三是綠道選線,要盡量連通大型社區和土地利用類型混合度高的區域,提高居民與綠道的接近度和綠道連通潛在目的地的機會。
最后,作者提出,健康城市規劃是符合當前社會發展階段的發展方向,規劃師對建成環境的有效規劃,可以對提升城市公共健康,尤其是綠道使用,產生積極的作用。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清河中街清河嘉園東區甲1號樓16-25層 郵編:100085 電話:010-82819000 備案序號:京ICP備 05030709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