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8月1...
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規劃給香港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廣闊發展空間,是香港必須抓...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存,延續城市文脈,使歷史和當代...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以下簡...
3月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
十八大以后,“創業創新”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新引擎,4月13日,清華同衡特邀蘇州和深圳兩大創新城市的代表,從“人居·常態·創新”的視角探討各自在改革發展大潮中的特色化道路。
蘇州代表:
盧寧,蘇州市政府研究室副主任
相秉軍,蘇州市規劃局總規劃師
深圳代表:
黃偉文,深圳市公共藝術中心主任
林達,山寨城市香港有限公司創始人
蘇州-有著兩千年的深厚積淀,他既是中國歷史文化得到最好保存的城市,又是中國最活躍的產業聚集區,長三角地區之中最有影響力的產業匯聚點。
深圳-經歷了30年的快速工業化,并從工業化城市向全面發展城市轉移,進而成為珠三角地區與穗港相媲美的城市。
本次論壇,從這兩個城市在國家創新戰略層面、自身產業發展歷程和城市建設與管理三個方面進行了探討。
1.在國家創新層面,中央政府提出了三大發展戰略分別是:“京津冀一體化發展戰略”、“沿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和“一路一帶發展戰略”。蘇州與深圳應對上述國家發展戰略和國際經濟新格局的具體策略。
蘇州:國家戰略的重要交匯點
蘇州是“沿長江經濟帶”和“一路一帶”的戰略交匯點:蘇州自古就是中國聞名遐爾的絲綢之府,其太倉的港口是鄭和下西洋的起錨地,開辟了輝煌的海上絲綢之路。蘇州港在2013年從長江的內口港升級為海港,成為全球第七大港口,帶來了全新機遇。面向“一路一帶”區域開展經貿合作、拓展經貿關系、開辟工業園區和海關特殊監管區,與國內城市、國內區域和國外城市廣泛合作、聯動發展。
深圳:社會創新動力影響下的主動融入
深圳是一個開放的城市,培育了強大的民間創新、社會創新的力量。深圳創業起步點相對較低,有想法、有人員就可以干一件事。國家的戰略目標是把中國的資本、中國的技術、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輸出去,實際深圳已經參與了這個過程,而且企業通過市場已經提前走出去了。
2.蘇州和深圳在城市和產業發展歷程上有關“創新·創業”的不同特點。
蘇州:古老文化浸潤下的“蘇式生活”對創新人才的吸引
蘇州既是創新產業的聚集區,又是深厚老文化積淀的古城,在“一路一帶”的建設中,不僅要拓展貿易、發展產業,同時還應起到傳播文化和蘇式生活的作用。蘇州的文化傳承為其產業發展提供了大批高素質的技術人員和產業工人。這些人無論居住在蘇州老城、工業園區或是周邊的鄉鎮,都同樣享受著人間天堂的“蘇式生活”。蘇州被譽為經濟發展和悠閑生活融合得恰到好處的和諧城市。
蘇州的產業發展從鄉鎮企業起步,這是創新;蘇州在改革開放的推動下,拓展了對外貿易,這也是創新。蘇州將近一半的外來人口,都是被蘇州的創新氛圍所吸引。蘇州為創新提供了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和規范的知識產權保障,使得創新的生命力在這座城市更加長久。同時,舒適的“蘇式生活”使大批創新人才在蘇州沉淀和扎根,并繼續推動這座城市不斷前進。
深圳:未來和夢想引領下的包容多元對新興事物的激勵
深圳的吸引力在于他是一個可以看到未來和夢想的城市,深圳為創業者提供了具有實驗性的土壤。深圳的創業門檻低,開放的環境成為新興事物孵化和發展的良好土壤。深圳是一個歷史包袱少、民間力量強大、全民創新的城市,其鼓勵積極探索的城市文化,為創新和創業提供了相對寬松和自由的環境。
多元化的城市為不同需求的各類人群提供多樣的選擇。深圳的包容多元的文化可以總結為“來這里的都是深圳人”。
3.蘇州和深圳對于城市的建設和管理的“創新”的思維。
蘇州:強政府主導,借鑒國際先進管理方法
蘇州借鑒新加坡的城市管理方法,充分發揮我們的政府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尤其是在工業園區的發展建設上。
蘇州的城市發展可以從四個方面來看:
從經濟上講,蘇州已經成功的完成了產業轉型升級。第三產業的國民生產總值占比明顯提高。產業類型上,蘇州從傳統制造業逐步轉向到高新技術產業: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的互聯網技術,生物醫藥等等在整個產業中占到了47.8%。從生態建設上講,蘇州確定了400萬畝的林用地,不可進行城市建設開發,完善了蘇州的城市生態系統,大大增強了其自我保護能力。從社會結構上講,蘇州保持了其均衡性:包括城鄉的均衡和本地人口與外來人口的均衡。蘇州在社會低保、醫療等各方面城鄉居民的保障已全面接軌,城鄉居民的生活水平差異很小。同時,蘇州對外來人口具有很強的包容度,已經建立起了一個和諧的社會結構。
深圳:強市場引導,通過居民自治激發活力
深圳借鑒了香港的經驗,在城市管理上采取了包容、鼓勵市民協商的方法。深圳有許多小范圍的DIY社區,也就是小范圍的社區居民自治,這種本地市民的自發參與,是對主流城市規劃的有力補充。
深圳的城市管理總是在伴隨快速城市發展進行自我完善,這中間會不斷地進行調整和嘗試,這給深圳帶來了很多進行新試點的機會。
蘇州,一座擁有兩千年歷史的古城;深圳,一個快速發展三十余年的特區。他們的過去是如此地不同,今天他們同樣面對“創業.創新”的戰略背景。兩座城市分別在不同的思路下走出了各自的特色化道路,為中國其他城市的發展提供了可以借鑒的寶貴經驗。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清河中街清河嘉園東區甲1號樓16-25層 郵編:100085 電話:010-82819000 備案序號:京ICP備 05030709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