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8月1...
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規劃給香港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廣闊發展空間,是香港必須抓...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存,延續城市文脈,使歷史和當代...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以下簡...
3月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
11月17日,在2013年中國城市規劃年會“新型城鎮化與區域協調發展”論壇上,來自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的陳明博士以《新型城鎮化的模式與思考》為題,從世界城鎮化的歷史與啟示、我國城鎮化的現實與未來展望、對沿海城市發展的簡單設想三個方面介紹了課題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世界城鎮化的歷史與啟示
城鎮化進程從西歐工業革命開始,逐步向歐洲、北美擴散,進而向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國家擴散,有四波比較明顯的城鎮化浪潮,西方發達國家在1950年前后進入城鎮化成熟期。拉美、東北亞、北歐、北非、中東部分地區歷時半個世紀左右,2000年以前進入城鎮化成熟期。而亞洲、非洲以中國和印度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受經濟全球化、工業化推動從上世紀開始,預計到2030-2050年基本進入成熟期。雖然國家的城鎮化起點不同、動力不同,發展的模式也不同,但后期都呈現了加速發展的態勢。
工業化、城鎮化和現代化也有密切關系,城鎮化運營是衡量一個國家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準,一個國家的城鎮化水平越高,現代化水平也越高,城鎮化水平低的國家肯定不是一個現代化國家。聯合國發布人文發展綜合指數來衡量國家的現代化水平,我國的人文發展指數為0.66,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屬于中等人文發展水平,正在向高人文發展國家過渡,這與中國的城鎮化水平、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在世界的地位基本相當。
目前城鎮化的得失缺少客觀準確的評價,“得”關注較多,比如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目前60%工業增加值、85%第三產業增加值、70%國內生產總值和80%稅收都來自城市。全國90%以上的高等教育和科研力量集中在城市,大量的科研研發和創新實踐活動主要發生在城市。但是城鎮化的“失”常常被人忽略,2005年,拉美和加勒比地區的城鎮化水平達到了77.6%,但是勞動力廉價和貧困問題還很嚴重。因此過快的城鎮化和城市基礎、經濟增長不能有效銜接,會帶來很多問題。
城鎮化的本質是產業結構從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社會結構從農村社會向城鎮社會、人類聚居場所從農村形態向城鎮形態的變化過程。如果單一追求城鎮人口比例上升,人為制造,結果是很危險的。工業化是城鎮化發展的主要驅動力,殖民擴張、服務業發展、新技術應用等同樣具有重要影響。另外在城鎮化過程中可以科學引導,歐美發達國家之所以現在城鎮化比較健康,是這些年面對發展中的問題有比較科學的方法并付諸于實踐,在發展中政府實施了非常有效的干預。
我國城鎮化的現實和未來
我國城鎮化成就大、問題多。傳統的城鎮化依靠廉價的土地和勞動力投入,雖然為我國贏得了制造業發展的全球競爭優勢,有力支撐了經濟持續高速發展,但城鎮綜合承載能力低下,社會不平等加劇,城鎮化發展的經濟收益越來越多地被巨大的社會成本所抵消,這種“兩高兩低”的路徑城鎮化是不可持續的。
??? 未來中國特色城鎮化要立足于我國大國、多民族和政府主導城鎮化的國情,創新新型城鎮化內涵,首先要落實黨的十八大對科學發展觀的總要求,堅持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四化融合。其次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布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城市群要科學布局。還要把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作為重要任務抓實抓好,把生態文明理念引入城鎮化全過程,走出集約、節約的城鎮化道路。
另外在城鎮化進程中,模式也需要創新,選擇低沖擊的城市發展模式,建設生態城市。首先需要把握生態化城市發展的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側重于物質空間,環境的美化、綠化,追求城鄉融合。第二階段關注應用節能凈化技術、生態技術和新能源。第三階段科技與生態、產業與生態的完美融合,實現循環型社會和城市功能的有機結合。其次加強城市建設的技術創新,如建立綠色交通體系,加強水資源綜合利用,注重新能源使用,同時加強城市從智能建設上是未來生態城市建設的重要方向。總之,新型城鎮化是新型工業化的伴生物,應該是生態文明的產物。
結合城鎮化的世界趨勢,對沿海、上海和浦東的發展展望
新時期國家城鎮空間的組織要基于國情條件和國際背景變化,未來的城鎮化要解決過去30年區域失衡的情況,走差異城鎮化道路,《全國城鎮體系規劃》提出了建構多元、多極、網絡化道路。全球化時代,大城市的帶動作用在增強,同時高品質的生活環境是城市的核心競爭力。另外特大城市的合理發展在于區域協調,而非“獨善其身”,最后還要是把握國際城市規劃的趨勢。總體而言,世界城市規劃有兩大主線:一個是關注城市競爭力,另外是關注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上海現在更強調 “四個中心”,經濟中心、金融中心、貿易中心、航運中心,未來的方向是世界城市。因此要有以下幾點考慮,一是考慮區域生態格局,避免廊道被侵蝕,避免濕地系統持續萎縮。二是考慮區域交通、城際交通,發揮門戶樞紐作用。三是要考慮國家發展自貿區政策的影響。最后還需考慮支持上海的綠色發展模式與低碳支撐體系。
浦東是改革開放新型實驗區,國家持續關注的焦點、重大投資的聚集區、上海重要的經濟增長區。浦東的發展,首先要明晰職責,其次是創新升級,我們覺得未來浦東發展應該有更多更全面的戰略規劃和設想。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清河中街清河嘉園東區甲1號樓16-25層 郵編:100085 電話:010-82819000 備案序號:京ICP備 05030709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