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8月1...
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規劃給香港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廣闊發展空間,是香港必須抓...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存,延續城市文脈,使歷史和當代...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以下簡...
3月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
香港大學地理系主任王緝憲 以“如何將交通運輸元素嵌入城市規劃:回顧與思考”為題作報告。報告從理念、體制、指標和細節四個側面展開。
首先是理念的層面,如何在理念層面上與城市規劃一體化,從一個同樣的原則出發。第二是這樣的理念在體制方面有什么摯肘,如何進行各式各樣的體制調整,最終達到可以實現理念的體制,探討是否存在這樣的體制,是否有國際模式可借鑒。第三是指標體系,如何選擇具體指標或者指標體系。最后是細節,以香港看的一些實踐做介紹。
40多年以前,傳統上認為,交通只是城市以土地利用為核心的規劃的附屬品;而如今,交通先導型開發(TOD)以及在越來越多的規劃案例中應用。王教授認為私人小汽車是個人交通,可以做到門到門,公共交通則做不到,是一個“集體型運輸”,這是二者本質的區別。如果公交方式不能提供更好的條件,更好的服務質量,使用者就會選擇繼續開私家車。因此必須要做出一些手段來限制私人小汽車的使用,或者說是促進公交的方便程度和質量。
規劃師沒有權力改變體制,要理解體制特點和局限性,才能夠最大限度實現理念和原則。體制方面,王教授提到交通涉及環境、住房、經濟和交通本身,究竟誰協調很難說清楚。其實世界上并沒有一個大家可以完全認同感的比較好的協調模式,使得管制和管理的效率最高。各個官員對此理解不同,不同部門權力對交通運輸影響的權力也不一樣,所以很難說有一個模型。
公共交通體系不僅要考慮交通本身,更要納入對運輸的考慮。交通與城市規劃一體化,可能成為規劃未來發展的趨勢。
運輸和交通不一樣,王教授根據自己多年的體會,提出在日本、香港、巴黎或者倫敦,甚至是地域范圍更小的荷蘭,公交運輸系統不只是交通量的考慮,而是置于交通運輸管理和規劃當中考慮。規劃需要考慮運輸活動本身的經營方式與其他運輸方式的關系,甚至融資體制。他以香港的地鐵系統(MTR)為例作說明,港鐵的設計,規劃到經營,對于城市規劃而言,絕對不僅僅是負責解決多少交通量的問題,而是通過發展城市鐵路系統,增加鐵路站之間可達性,帶來出行時間的成本節約,使得鐵路站附近服務業吸引力更強,帶來土地和物業租金的上升。香港政府將公交土地交給地鐵公司經營,通過經營商場、住宅等物業,得到的回報用以繼續發展鐵路和維持鐵路的費用來源,而且是主要來源。
作為強勢政府型社會,王教授認為當前習慣使用衡量政府表現的指標事實上這不是我們需要的指標,我們需要選擇的是可以改善服務質量的指標。最后,以香港上環和上海靜安的街道密度、公交分布和可達性衡量對比,并以自己居住的香港海怡半島小區公共交通運輸體系為例,說明了公共交通設計方面如何提升競爭力。
最后,王教授做出簡要總結,要在所有層面共同參與:第一,理念上相信可持續城市發展,在目標上與交通一致。第二,體制上公交都市不僅考慮規劃體制,還要考慮運輸系統體制。第三,指標以市民生活質量為導向,而不是以政府管理表現為導向。最后細節上,細節水平往往決定系統的表現,也反映對原則的認識深度。在這四個層面上把交通運輸元素嵌入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號召大家共同參與。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清河中街清河嘉園東區甲1號樓16-25層 郵編:100085 電話:010-82819000 備案序號:京ICP備 05030709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