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8月1...
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規劃給香港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廣闊發展空間,是香港必須抓...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存,延續城市文脈,使歷史和當代...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以下簡...
3月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
美國伊利諾斯(芝加哥)大學城市規劃系教授,大城市研究所亞洲及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張庭偉以“城市規劃的協調作用及中國規劃面對的挑戰——城市時代中的規劃師”為題作報告。
首先規劃工作的本質是協調,需要城市規劃的根本目的是建設宜居的、高效的、公平的、可持續的、有彈性的、生態的、低碳排放的人居環境級城市實體。城市規劃的目標有多樣性,各種目標之間存在沖突。第二城市建設需要多種資源投入。利益和成本分配多元,受一些集團制約,控制權、話語權、決策權不同。城市規劃又不得不面對利益和成本分配之間公平問題。所以在宏觀意義上城市規劃工作的本質就是協調。因為是多元目標,要考慮效率,考慮公平分配。
城市規劃是一個公共政策,是空間化的公共政策,或者是公共政策空間化。不能忘記空間。公共政策更加重要一個問題是這個政策本身一定要得到公眾廣泛支持,否則不成為公共政策,能不能得到公眾支持是大挑戰。城市規劃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主要協調者
張庭偉教授的報告還提到不能將英國和美國規劃,泛化為西方規劃。當前全世界規劃師面臨維護公共利益,協同規劃工作的挑戰。他以美國的經驗為例,當協作難以實現,公眾可能轉向自己進入規劃領域。例如當前新興的自治規劃(autonomous planning),自主規劃;DIY規劃;公民社會(Civil Society);非正式渠道建設(Informal plan)等就是實例。“世界每5個人就有1個中國人,所以你們應該去看看中國。但是更重要的是,每5個人有4個人不是中國人,所以中國人需要走出國門了解世界。”這一言論引起會場很大反響。
張庭偉教授講到自己對中國規劃和規劃師的一些觀察,首先是中國三十年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城市建設的成就,以及由此產生的中國規劃師的集體自豪感。毫無疑問,中國城市的發展,規劃工作的貢獻,規劃行業的社會地位,甚至規劃師的個人收入都有巨大改善,值得自豪。但第二點,規劃師自己的成就感同時存在不斷糾結的工作挫折感,這一挫折感來自兩個層面,一是工作層面,二是社會認知和社會口碑中存在一定挫折感。
張教授提到對近期中國規劃工作的一些理解,首先是對規劃的需求仍然穩定,但是規劃面對的挑戰有增無減。第二是工作對象上,大城市將擴張成為大都會區域,表現出更難解決的大城市頑癥。當然人類自身普遍粗在自我利益為中心等的缺陷。表面的現代化城市背后有深層的經濟、社會原因,解決問題不僅僅要依靠規劃師,更需要政府、社會、企業共同的、長期的努力。第三是工作化境傻瓜,市場經濟導向的改革與求穩的社會政策矛盾,越來越強勢的政府和希望擴大市場、社會參與建設的矛盾,使得規劃界的協調面臨困難。來自新自由主義和民粹精英主義的反對規劃的聲音值得注意。
張庭偉教授還推薦了自己參與主編的學術書籍《城市讀本》(中文版)。在報告結尾,他提到青年規劃師目前有著更好的機會和國際視野,但更應堅守規劃者的價值底線。規劃者應積極建立與決策者溝通的渠道,發揮規劃影響力,并引導公眾積極參與,規劃者應終身學習。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清河中街清河嘉園東區甲1號樓16-25層 郵編:100085 電話:010-82819000 備案序號:京ICP備 05030709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