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8月1...
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規劃給香港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廣闊發展空間,是香港必須抓...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存,延續城市文脈,使歷史和當代...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以下簡...
3月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
在2013年中國城市規劃年會“美好人居與規劃變革”論壇上,來自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的周慶華教授介紹了西部地區實踐美好人居建設的經驗。
西部地區以山區為主,整體來說60%以上的城鎮都是在山區。在西北地區,黃土高原的水流沖刷相對平等的地方我們叫川,西南這些地區就是壩,是當地農業最好的地方,需要保護。傳統的城鎮有不少在這種區域,但實際上是城鎮靠邊,把地騰出來種地,但現在城市把這些地占掉了,而且越占越多。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城市搞了上山建城,得到社會和學術界很多的置疑,其中最大的質疑就是把很多山鏟平了,有的甚至鏟了幾百米,蓋小高,甚至是高層。
這種現象背后,隱藏很多問題,首先拿陜北來說,很多地方的城鎮,自身的密度已經非常高,甚至比上海還高,城鎮很小,擠到最后造成密度非常大,帶來很多問題。如果不去上山建地,繼續在擠在一起是有問題的。是不是不應該控制當地城鎮的規模,不再繼續建設,這是應該考慮的。但對于當地的中心城鎮,是不是控制有些勉為其難的,發展縣城,這些城鎮是避免不了的。城鎮化過程有一個必然的集聚,也是避免不了的。那城鎮往哪兒走,是不是按照傳統的建設方向還是上山?上山節約出當地的川地,應該說大方向沒有錯,但關鍵是它的規模到底有沒有改善,建設方式是什么?
這就引出一些問題,從宏觀來說,到底哪些城市應該擴展,擴展到什么地方,它承擔什么樣的職責?這個城鎮是什么規模,這涉及到區域,是整個城鎮化根本的問題。如果把這個層面做好了,往下走的時候,建筑方式是不是高層、小高層,除了千篇一律的城市問題,是不是應該這樣建設,高是不是應該這樣高,山上很多是非常平的,很多農田的情況達不到,他可以用這些建設怎么把黃圖解決了。社會經濟宏觀問題,到微觀又涉及一些建筑,
吳先生對西部地區非常關心,做了很多指導。宏觀怎么協調各層次的問題,整個層面從宏觀到微觀能不能結合在一起。這不僅是學科內部的問題,甚至包括學科之間的,規劃和景觀,建筑和施工等,這些問題都有協同的考慮以后,才能做到位。
我們現在做了一件事情,在媒體上,還在進行中,首先從規劃方面,我們叫做“小型大筑”,接下來的問題,在城市詳細規劃、設計方面,考慮的非常多,做的非常細致,哪里是曲線的,哪里是高的,把這些作為指標設計出來。我們希望做深土的一部分,國家沒有標準,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做了大量深土的實驗,但是我們都是鄉村做,到城市,沒有進入到管理體制中,沒有相應的標準也不行。這次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牽頭,把學校結構、材料相關的教授全部集中起來,成立科研公關組,就是為了研制生土磚,生土的含量必須保證80%以上,達到國際生土協會標準。只有攻克標準關卡,得到省級以上專項應用以后,才能用生土磚蓋房子,把實際的工作做完。
周教授認為人居環境科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多學科的融合與銜接,上升到宏觀,就是政府、社區、城鎮,各個區域的銜接協同,最后在一個大的學科體系中深入下去,完成人類相對完整的目標。
既要解決國家面臨信息城鎮化的問題,在城鎮化過程中面臨以人為本,我們不是盲目的過程,要提升人的生活質量,人的生活質量反映到城市的生活質量。實際上形成一個大系統,人居環境科學在這方面,已經有了一個非常綱領性的描述,現在在個綱領下,到底怎么做,怎么銜接,做到什么程度,銜接到什么程度,這是我們應該做的問題。
在實際的工作中,要完善規劃法規體系。結合我們的案例,周教授認為在建設過程中反映出很多法律和協同中一些內在的問題。能不能把這些問題嚴格控制住,要有程序堅決執行,不執行有一些相應的措施,這是保證城市化的根本。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清河中街清河嘉園東區甲1號樓16-25層 郵編:100085 電話:010-82819000 備案序號:京ICP備 05030709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