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8月1...
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規劃給香港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廣闊發展空間,是香港必須抓...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存,延續城市文脈,使歷史和當代...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以下簡...
3月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
項目概況:
美國弗萊士河公園(Freshkills Park)是世界上較為關注的公共工程之一。1948年,占地約9平方公里的弗萊士河作為垃圾填埋場啟用,50多年來一直是紐約最主要的固體生活垃圾填埋場,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垃圾填埋場。2001年,紐約市開始規劃這塊垃圾填埋場,創新性地計劃將其轉變為集休閑娛樂、文化教育等為一體的社會性公共生態景觀公園,并作為紐約市最大的城市公園。由詹姆斯.科納(Field Operations)事務所設計完成,計劃全部工程需30年。目前,生態公園已在斯戴特恩島初露端倪,部分環島參觀線路已小范圍開放。
弗萊士河公園
項目特點:
廣闊的潮汐濕地和溪流、超過64.4km(40英里)的小徑步道,以及娛樂、文化教育、體育運動等設施,并作為多種野生動植物、鳥類的棲息地。展示了環境保護與能源再生,人類與自然、教育與生活間的作用。
工程計劃利用填埋在地表5米以下的生活垃圾所分解出來的沼氣,為市民提供燃氣和冬季供暖的能源。因此需特別注意大面積范圍內準確測量已形成的沼氣源,避免沼氣收集和運輸過程中發生泄露或燃燒事故,這也是工程的難度和風險所在。
弗萊士河公園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垃圾填埋場
規劃思路:
弗萊士河公園有五個主要區域:集會區、北公園、南公園、東公園和西公園。每個區域都有其鮮明的特征和規劃程序。既包含有各生物領域的健康生態過程,又包含了人類對未來公園的期望,以藝術與文化相結合的新生態公園景觀反襯舊的浪費、消耗和無止境運作的歷史。
弗萊士河公園規劃思路
技術線路:
一、生命景觀
弗萊士河公園規劃是世界上工程化程度最高的景觀工程之一。在原有的鹽沼地上建起六座人造山,茫茫九平方公里的區域內給我們展示出一個發展新型公共生態景觀的機會。這種生態景觀是人類創造力、生態需求和時間引導的產物。自然在這個公園里并不是僅供觀賞的圖片,而是一個居住、融合于此的積極的生命景觀。
二、材料手段
FO公司對垃圾填埋場改造的策略基于很多堅實的物質基礎。主要的材料手段:土壤既是植物生長的主要媒介,又是地形改造的基本要素。
三、弗萊士河公園場地
設計后的垃圾填埋場能快速排水,雨水不至于滲入人造隔離罩。六個土丘周邊的坡度從7% 到50% 不等,不同于多數種植土的情況, 這里沒有可供植物汲水的地下水蓄水層。幸運的是,整個系統并不能完全排水——一些地段保留了足夠水分,能夠支持木本群落的生長。
四、土壤改造
FO領導的設計團隊建議用現場帶狀耕作方法來改造現有土壤,代替購買或加工大量表層土。鑒于現有土壤質量很低,整個區域需要花費至少4年的時間完成一組帶狀土壤更新,接下來的4年更新另外一組。盡管這個過程很漫長,但比起引進大量新土壤,帶狀耕作法對基地改造效果更佳。它和垃圾填埋場的腐蝕控制與暴風雨管理設計更協調。這種方法可以滿足垃圾場改造的許多約束條件,例如在沼氣管道上必須開設走廊以及基礎設施需要基本維護。作為可辨識的“過程中的景觀”,這個公園在它轉變的每個階段都被人們使用,理解和享受。
公園設計的觀鳥觀測塔
五、創造生物棲息地,用植物營造空間
一旦土壤得到改善,植物群落的擴展就該開始了。在這個尺度上,可以用史泰登島當地的植物來建造有復原力的景觀。當地的植物適應島上獨特的氣候、地形和降雨,也基本上很少需要在種植后進行維護。當地植物群落也可以為當地微生物和野生動物提供棲息地,并與它們共同進化。為了界定公園的邊界,同時又要保留一種罕見的大尺度場所感,規劃師計劃在公園的邊沿集中種植240米厚的茂密林帶,以維護內部視覺上的開闊(而不是將其分割成小片區域),也為動物提供了連續的生態走廊。
六、土方工程和地形塑造
弗萊士河公園的設計程序開始于景觀氛圍的營造,城市中顯得很不尋常的粗糙的野性景觀,還有通過對空間、植物、水和光的簡潔處理形成的超現實景觀。在任何有可能的地方,調整地形并處理地平面,以創造區域性的圍合感,或者建造不同的地形地貌,為公園的各種活動提供必要的場所。這種設計手法使本基地的地形可塑性清晰可見。材料選擇借鑒基地原有的建造元素,例如防水壁、階地、洼地、石籠、拋石、侵蝕后的材質和海邊的柵欄;也可以是利用再生原料和高性能的人工合成材料。
可借鑒經驗:
弗萊士河公園運用一些不同的大尺度元素來改變它的物質條件和用途。盡管建筑、結構元素能夠強調、支持、活躍公園更大的組織結構,但是只有有生命的元素(土地、水體、植物)在一個合理的代價上,有能力表現場所的特征,并適合于大尺度操作,例如溪流、濕地、土丘等。由此,土壤和景觀構成公園的骨架,成為公園的主要吸引力和體驗的主要媒介。
資料來源:景觀中國網、中國風景園林網、高緣網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清河中街清河嘉園東區甲1號樓16-25層 郵編:100085 電話:010-82819000 備案序號:京ICP備 05030709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