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金霍洛旗位于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中部,總面積5565平方公里。境內礦產資源富集,其中以煤炭及天然氣儲量較大,全旗初步探明煤炭資源儲量約560億噸,旗域內有4850平方公里的范圍為國家規劃礦區,占全旗總面積的87%。全旗現轄7鎮,2008年常住總人口為25.1萬人,其中戶籍人口15.6萬人,外來人口9.5萬人。戶籍人口中非農戶籍人口3.8萬人,占戶籍總人口的24.55%。
1) 規劃思路
西部大開發是國家區域協調發展總體戰略的重點內容,十二五開始的十年是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承前啟后的關鍵時期,推動西部地區綜合經濟實力上一個大臺階,基礎設施更加完善,現代產業體系基本形成,建成國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資源深加工基地、裝備制造業基地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推動西部地區基本公共服務能力與東部地區差距明顯縮小,遏制生態環境惡化趨勢。伊金霍洛旗是我國西部地區資源富裕的地區,具備將優勢轉化為增長動力的潛力,伊旗可僅僅抓住這一重大機遇,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努力實現新的跨越,成為落實國家新時期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要地區。
伊旗正由一個傳統農牧業地區加速向一個高度工業化地區轉型,人口也加速向城鎮和工業園區集聚,使得城鄉從分隔迅速走向功能融合和高度一體化發展。
中心城區人口和產業的集聚,伊旗所在地和鄂爾多斯市康巴什新區一體化發展,將加強中心城的集聚和統領作用,成為區域人口集聚的核心。旗域礦區、產業園區的建設,推動地區的整體城鎮化,產業園區成為工業發展和吸納就業人口的主要載體。
由于中心城區和礦區、園區的迅速發展,傳統農牧業地區從農牧業生產轉型為大量聚集的城鎮人口服務,鄉村地區農牧業人口大大減少,更多承擔城鎮地區糧食、蔬菜、生態、環境的保障。礦區的開采同時加大了采空區的生態涵養和恢復壓力。
基于地區發展特點,伊旗的城鄉統籌應該采用不同于傳統農業地區的“分級集聚”發展思路,選擇向中心城市高度集聚的“強集中”的發展模式。
2) 主要規劃內容
以資源環境保護和優化利用為前提,重點建設中心城區和鎮區兩級居民點體系,結合園區發展,形成集聚發展的中心城區、城鎮、園區,規劃居住人口向城區、城鎮集中,就業向城區、城鎮和園區集中,保留較少的村莊居民點,引導村莊人口集中就業和居住。
中心城區作為居住和公共服務的主要載體,為產業園區和旅游、農業等產業功能區就業人口提供集中服務,通過快速交通聯系中心城區和各產業功能區。鎮區主要為園區提供就近服務,重點鎮作為產業園的配套生活基地。
規劃旗域形成“一心兩翼”的城鎮空間格局,以阿鎮、札薩克、烏蘭木倫作為區域發展核心。阿鎮為中心輻射全域,阿鎮和3個重點鎮——烏蘭木倫鎮、札薩克鎮、伊金霍洛鎮構成城鎮發展核心區;阿鎮—蘇布爾嘎—紅慶河—札薩克、阿鎮—納林陶亥—烏蘭木倫構成兩翼。
研究就業供應和人口轉移的協調,保障轉移人口的利益和就業,規劃城鎮、村莊規模與就業崗位、資源分布保持一致。
在旗域層面統籌水資源保護和平衡、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結合居民點體系,分級安排公共服務設施,按照伊旗強集中的發展思路,建立同城化交通體系,支撐全旗的通勤、產業服務和公共服務。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清河中街清河嘉園東區甲1號樓16-25層 郵編:100085 電話:010-82819000 備案序號:京ICP備 05030709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