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中部崛起“宏觀戰略—中部城市群戰略—中原城市群戰略—鄭汴一體化戰略等一系列宏觀戰略的要求和指導下,鄭汴一體化鄭州起步區成為一顆關系全局的重要棋子。
1.規劃主題立意
●貫徹科學發展觀念,節約共建共享
●立足區域宏觀視野,推動鄭汴一體
●強化研發示范功能,循環產業新城
●構建良好空間結構,優化城市職能
●依托文化生態環境,建設宜居社區
2.規劃設計基本思路
3.功能定位
“三基地一新城”
●帶動鄭汴一體化區域發展的創新基地
●高新技術產業開發生產基地
●中原國際物流基地
●作為鄭州中心城重要組成部分的生態型綜合產業新城。
4.產業選擇
●以高科技、生態型為主要特征的產業:以電子信息技術為重點,在計算機、應用軟件、通信、微電子、新型元器件、光機電一體化等領域取得突破。在生物技術領域,以壯大傳統中成藥、生物制藥、先進醫療設備等為重點,并拓寬高新技術產業領域,培育高新材料、新能源和環保產業。
●為產業服務配套的生產性服務業:生產者服務業(如會計、律師、咨詢等),技術、管理和市場信息服務,專業技術人才培訓,本地專業市場,企業孵化與科研成果轉化功能,會展功能。
●現代物流業:以市場信息為基礎、以產品配送為主業、以現代倉儲為配套、以多式聯運為手段、以商品交易為依托,綜合、集約多種作業方式,包括倉儲、配送、貨物集散、集拼箱、包裝、加工以及商品的交易和展示。積極發展糧食、棉花、煤炭、建材、汽車、食品、農貿、郵政等8類行業物流。
●與產業相關的生活性服務業:適合不同階層居住的房地產業,商業購物,城市休閑娛樂產業,教育文化產業等。還包括信息化基礎設施和管理設施的建設和維護、社會服務設施的建設和管理、環境景觀的建設和管理以及傳統生活服務業等。
5.用地布局結構
提出了適于彈性生長和分期開發的帶形區域疊加、組團式串連、南北向生長、中心式匯聚的“一心多核、帶形組團”的城市空間結構。
●一心:綠心與新區中心區;
●多核:新區中心與組團中心;
●帶形:東西向三條帶狀結構;
●組團:劃分成多種功能組團。
從城市形態和城市功能的角度分別形成以下序列:
●城市形態:整體帶狀分層疊加——帶內組團橫向劃分——組團內南北縱向生長;
●城市功能:功能帶狀分布——組團功能綜合——相對集中的中心。
并重點研究和落實了研發科技產業基地、物流園區、文教區和新型居住區的布局模式和空間安排。
6.道路交通組織
區域交通:即將通車的鄭汴連接線,規劃之中的鄭汴城際軌道交通,直接推動了雙城的相向對接。同時,鐵路部門規劃在客運專線形成后,考慮開行市郊列車。在《鄭—汴城市連接線兩側產業用地布局規劃》中,基本明確沿鄭汴連接線及軌道交通站點,串接各個城市組團的城市拓展模式。
對外交通:?高速公路——主要公路對外客流,國道——主要公路對外貨流,高鐵綜合交通樞紐——主要鐵路對外客流,圃田集裝箱中心站——主要鐵路對外貨流,機場——國際客流、貨流,公路物流港。
城市道路系統:除了上面提到的承擔對外交通功能的7條主要交通干道之外,各組團內部基本為方格網道路系統。在建設通暢的車行道路系統之外,在組團內部強調提供最有效、公平和富有人情味的交通方式——步行及自行車交通;同時,完善與公共交通的聯系和銜接,結合組團布局模式,分別提供公交優先區、機動車優先區、自行車和行人優先區的可達性標準,同時在轉換點上提供必備的換乘設施。
7.綠化景觀系統
●綠化結構:可以概括為“兩水匯綠心,綠網遍新區”。
●休閑游憩空間:中央濱水公園,教育主題公園,產業主題公園,濱水型城郊旅游休閑地帶,都市農業觀光區。
●景觀結構:主要強調軸線的設計及軸線、道路與水體的關系,形成“一心一軸兩帶,多種景觀節點”的景觀結構。
●水系及水利工程:與周邊水系有效銜接,用水統一考慮,保留現有重要河道、干渠,改造部分支渠。河流系統,灌渠系統,兩套系統的溝通,與龍湖水系的溝通,其它水利工程。
8.總體城市設計意象
總體意象:水是新區的靈魂,結合水環境的營造,構筑“城在水邊,林在城中”的水城林一體的宜居城區。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清河中街清河嘉園東區甲1號樓16-25層 郵編:100085 電話:010-82819000 備案序號:京ICP備 05030709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