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背景:
2017年,黨中央、國務院對新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做出了批復。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新總規的批復精神,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平谷區委區政府組織編制了《平谷分區規劃(2017年-2035年)》。平谷區作為首都北京東部重要的生態涵養區,肩負著北京新總規賦予的保障首都生態安全、堅持綠色發展、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生態發展示范區的重大使命。
2018年,平谷區成功創建了北京首個國家森林城市,而本身卻面臨著生態底線管控、生態區域治理水平滯后等問題;同時存在除“平谷大桃”之外缺乏強有力的城市名片,綠色發展方向不明確,對優質資源吸引力較弱;用地布局粗放低效,“半城半鄉”情況突出,精細化治理缺失等問題。
規劃構思:
本次分區規劃站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格局之下,以城鄉治理為出發點,借鑒平谷區首創的“黨建引領,街巷吹哨,部門報到”的基層治理模式,從“法治”、“共治”、“精治”三個方面多角度、多途徑地落實北京新總規的各項要求,解決平谷區發展問題。
空間布置:
在全市一盤棋的基礎上,把握特色化發展的方向,優化空間格局。科學配置資源,劃定“兩線三區”,加強全域全類型國土空間管控。完善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內在聯系,合理確定用地比例。構建了平谷區“一城多點六園、兩廊兩帶一區”的空間格局,以及“新城—新市鎮—小城鎮”的特色城鎮體系。
創新內容:
1、 “法治”——增強規劃的剛性約束能力
通過劃定兩線三區全域空間管控范圍、明確人、地、房總量上限并構建平谷區的分配邏輯、建立具有平谷特色的評價指標體系等方式增強規劃的剛性約束能力。
2、 “共治”——建立區域協同、城鄉融合、多方參與的共治格局
借助平谷區建立的跨越三省四地的“平薊三興聯席會議”制度,推動京津冀在生態、交通、產業等方面的協同發展。發揮全市生態涵養區唯一的新市鎮——馬坊鎮的跨區域帶動作用,構建平谷特色的城鎮體系,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統籌各方力量,探索跨區域、跨部門多元共治的規劃編制管理新模式,建立多方參與的治理平臺。
3、“精治”——提高城鄉治理精細化水平
以減量集約發展倒逼發展方式轉變、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城市功能優化調整等為目標,結合城市更新思想,確定了6類主要減量途徑和2035年城鄉建設用地凈減量1平方公里的目標。剛彈結合,創新區級戰略留白等管控機制,為未來發展預留更多空間。全方位校核與更新2016年平谷區土地資源利用調查數據,為未來搭建平谷區“多規合一”的城市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和全覆蓋、全過程、全系統綜合應用平臺夯實基礎。
技術特色:
本次分區規劃提供了一種以城鄉治理為出發點、以問題為導向的全新編制思想,從提高“法治”、“共治”、“精治”水平的角度提供了規劃解決方案,實現了規劃從傳統的管理工具向綜合治理平臺的轉變,為國土空間治理體系的運用帶來實踐經驗。
實施效果:
1.落實北京新總規要求
平谷區作為首都北京東部重要的生態涵養區,肩負著北京新總規賦予的保障首都生態安全、堅持綠色發展、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生態發展示范區的重大使命。規劃明確了平谷區“三區一口岸”功能定位,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硬約束,確定人、地、房總量上限,實現城鄉建設用地凈減量1平方公里的目標。
健全體制機制,保障規劃實施
1)落實城市各項發展要素,實現多規合一。
2)完善規劃實施統籌決策機制。建立區委統一領導、人大依法監督、區政府統籌組織、政協民主監督制度;加強區級各部門和各鄉鎮之間的工作對接,搭建協作治理平臺。
3)制定相關政策,保障規劃有效實施。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清河中街清河嘉園東區甲1號樓16-25層 郵編:100085 電話:010-82819000 備案序號:京ICP備 05030709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