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目背景
在珠三角一體化及廣佛同城化加快發展的背景下,珠三角各城市及周邊地區紛紛搶占先機,加快布局,競相發展的形勢進一步強化。另一方面,佛山歷來為弱市強區格局。順德撤市設區之后,佛山至今存在小馬拉大車等競合的問題。在廣佛同城化的趨勢中,順德北部片區作為融入廣佛的重要節點,但也處于廣佛核心區邊緣,有被佛山主城區資源“截流”的風險。廣州地鐵7號線的建設為北部片區直接承接廣州優質資源提供了機遇。
在這樣的形勢下,北部片區如何優化公共服務設施配置,合理布局,主動融入廣佛 “強中心”,承接廣州、佛山的引領輻射,吸引優勢資源的順暢進入至關重要。
二、項目構思
項目針對順德進一步明確三大功能片區定位及北部片區優化公共服務設施配置的需求,嘗試從城市聯系、場所使用狀況等角度,客觀描繪各大片區與周邊區域的競合關系,并以北部片區作為重點區域,刻畫其城市功能配置現狀及其對周邊優勢資源的吸納能力。項目內容如下:
(1)城鎮間聯系與城市地位研究
以人群流動作為切入點,從順德整體對外聯系、分三大片區對外聯系、各鎮街對外聯系、以及關鍵節點的人群流動等多個空間尺度,通過分析珠三角城市群間的人口聯系來評估各個空間尺度在區域中的地位。
在順德整體層面,順德為連接廣佛肇、珠中江經濟圈的關鍵節點,順德向北與佛山主城區、東與廣州番禺區、南與中山均有較強的聯系,但與廣州主城區聯系有待提升,明顯不及佛山南海區。
在三大片區對外聯系層次,順德區內三大功能片區對外聯系各具特色,北部片區主要負責與北向的佛山主城聯系,東部片區負責南向的江門及與區內經濟相對低洼區的聯系,西南片區則與順德內部中心城區聯系更為緊密。
各鎮街對外聯系層面,各大片區內部各鎮街對外聯系同樣各具特色,北部片區與佛山主城區的聯系主要由樂從和陳村承擔,尤其是樂從;而與東部片區相對較弱的聯系主要由北滘承擔。東部片區中,三鎮均與相鄰西南片區各鎮有一定量的聯系,以大良為主,東部片區與中山的聯系主要由容桂承擔,而與西南片區較強的聯系則多由大良承擔。西南片區對北部片區及南海的聯系,大部分的量由龍江承擔;而對江門蓬江的聯系主要由均安承擔。
關鍵節點層面,項目選取了廣州南站和廣州大學城兩個關鍵節點,通過分析這兩個節點的人口流動特征,發現順德與廣州南站聯系的人群集聚熱點與產業集聚地密切相關,與廣州大學城聯系的人群集聚熱點與景點美食休閑、住宅等密切相關。
(2)空間及設施使用研究
項目從人口分布、職住關系等層面,融合設施分布,采用機器學習的算法,分析各類設施的使用情況及人群偏好。
在人口分布層面,項目綜合總人口、外來工作人口及外來游客的空間分布數量特征,采用機器學習的方法對城市空間進行分類。結果顯示:外來工作人口或游客(紅色系、藍色)主要集聚北部片區,而在北部片區中,樂從對外吸引的基礎相對較好等。
職住關系層面,項目從整體及鎮街、典型居住及就業區的通勤情況等方面均進行了分析,發現順德整體呈現職住平衡、居民通勤距離短等特征。
此外,項目從人口平時及周末24小時人口活動特征角度對空間的實際使用狀況進行了分類,發現順德總體除就業用地具有相對明顯較大規模的集聚之外,其他各類用地均在空間混雜分布,形成“城不像城、鎮不像鎮、村不像村”的面貌。
3. 特定公共設施及典型人群特征研究
北部片區作為未來一個時期內順德需要重點打造的地區,如何優化服務設施配套,解決人才吸引、活力與可持續發展的問題非常重要,因此,項目選擇北部片區公共服務設施集中區及典型人群進行畫像,從供給及需求兩個方面進行重點分析。
供給層面,項目選取佛山新城及陳村花卉世界作為典型案例,通過分析人口來源地,發現北部片區部分服務設施有較好的人氣集聚基礎。
需求層面,項目選取了碧桂園居住區,及美的總部、工業區等,通過分析不同層級人口常去地,挖掘各類人群對設施的需求。結果發現,碧桂園小區吸引高收入人群,美的員工對高端綜合性消費、教育、醫療設施等需求較大。
三、技術創新與特色
應對區域競合新形勢的現實挑戰,利用基于人的大數據,逐層剖析,數據分析與田野調查相互結合,探索城市功能定位、公共服務設施優化提升等傳統規劃問題。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清河中街清河嘉園東區甲1號樓16-25層 郵編:100085 電話:010-82819000 備案序號:京ICP備 05030709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