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簡介: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趨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習總書記要求“建設具有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功能的海綿城市”。
德陽市生態文明建設中出現了典型的水環境、水資源以及水安全問題,表現如下:(1)下墊面透水能力較差,地表徑流量較大。雨水管道系統排水能力不足、部分渠道建設標準較低,水系局部被切斷,雨水排放出路不暢,增大了城市內澇風險。(2)地表水水源受周邊污染影響;城市地下水可開采量降低、水質降低;舊城區部分供水管網老化,管網漏損率較大。(3)生活污染排放量大,部分污水管錯接入城市雨水管,污水直接排入水體,對城市水環境造成污染;降雨徑流污染對城市水體水質影響凸顯。
本規劃通過海綿城市建設方案設計,探索海綿城市理念對于解決舊城區、新城區水環境、水資源、水安全問題的解決方式。
規劃思路:
綜合分析德陽市現狀條件以及現有規劃,分析德陽市現狀問題,掌握生態文明建設的需求。同時結合海綿城市的內涵、功能、要求以及建設途徑,分析海綿城市建設能為德陽市解決的主要問題,存在的優勢以及風險。
選取典型試點片區,進行海綿城市實施方案設計。利用模型等工具,對實施方案進行效益分析以及可行性論證,通過調整設定科學可行的方案。完善制度機制、能力建設、組織保障、紫荊保障等設計,為海綿城市方案實施提供保障。
規劃范圍:
城市建成區面積約70平方公里,人口達到73萬人(含戶籍人口和半年以上常住人口)。
其中:開展海綿城市試點建設方案的區域面積達到20.7平方公里,人口達到25萬人。分為舊城片區(舊城改造研究)和城北片區(新城建設研究)。
項目難點:
校核試點片區實施項目的社會、經濟和環境效益。利用DHI-MIKE軟件,對經過海綿城市措施改造的試點片區進行降雨模擬,分析海綿城市設施對城市內澇、環境的改善;并從經濟投入及收益角度評估其經濟效益。
規劃特色:
(1)以排水防澇規劃為基礎,結合已有的供水專項規劃、污水專項規劃、綠地專項規劃以及防洪規劃等,開展海綿城市建設研究,確保實施規劃的系統性。
(2)梳理舊城片區與新城片區現狀特點、建設要求及建設可實施性,采用不同思路進行方案設計。探索舊城存量改造中海綿城市實施的要求和限制,以及新城建設中如何建設海綿城市,為新區建設提供范本。
(3)利用模型實現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城市雨水管渠系統及超標雨水徑流排放系統的統籌銜接。
(4)定量化的效益分析:評估污染物減排、水資源利用、城市內澇控制等方面的效益。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清河中街清河嘉園東區甲1號樓16-25層 郵編:100085 電話:010-82819000 備案序號:京ICP備 05030709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