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以建設科學發展、社會和諧、生態文明的示范區;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示范區;創新城市發展模式的示范區為發展目標,把中新天津生態城建設成為綜合性的生態環保、節能減排、綠色建筑、循環經濟等技術創新和應用推廣的平臺;國家級生態環保培訓推廣中心;現代高科技生態型產業基地;“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宜居示范的國際化新城;參與國際生態環境建設的交流展示窗口。
在供水工程上以節水為核心,實現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循環利用,構建安全、高效、和諧的健康水系統。通過各種節水措施,降低生態城的人均水耗,在不降低居民生活舒適度的前提下,節約使用水資源,盡可能減少生態城對外部新鮮水資源的利用。通過對外調地表水、海水、地下水、再生水、雨水的合理配置,達到水資源的高效集約利用。在此基礎上,建設加壓泵站及配水管線進行供水。
在污水利用模式上,以集中式污水再生利用為主,局部地區采用分散式污水再生利用模式,內部結合建設項目開展生活污水源分離示范。
同時建立供水安全保障體系,對飲用水水源、供水設施、輸配水管網進行安全保障體系的建設,建立應急供給保障體系,保障供水的安全。
建設數字化信息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城市基礎數據庫,包括地面信息系統的建設以及地下空間信息系統的建設,尤其要重視地下管線信息管理系統的建設。規劃建設電子政務信息系統、電子商務信息系統、信息管理系統、交通信息系統,并結合生態城的建設項目,逐步進行數字社區建設。在此基礎上,對信息基礎設施進行了規劃。遵循寬帶化、智能化、綜合化的原則,構建布局合理、匯接靈活、安全便捷的信息化綜合服務網絡。合理進行信息基礎設施布局,逐步構建技術先進、功能齊全、匯接靈活的多手段、多層次、數字化的信息化綜合服務網絡,保證生態城與外界信息溝通的便捷性和安全性。同時統籌電信、互聯網、有線電視及其它弱電線路規劃同槽埋地敷設,管道建設規模要滿足固話、移動、有線電視、數據等多種通信業務需求。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清河中街清河嘉園東區甲1號樓16-25層 郵編:100085 電話:010-82819000 備案序號:京ICP備 05030709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