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項目研究范圍為北起前門東大街南側建筑物南側,南至珠市口東大街北側建筑物北側現狀,西起前門東側路中心線,東至新革路中心線。除崇文門西河沿街、西打磨廠街、鮮魚口街、西興隆街、正義路南延及新革街外的其它胡同。
研究目的是在保護歷史文化保護區傳統風貌的前提下,改善保護區內的市政基礎設施和防災設施;在有限的通行空間中,確保各種工程管線的通行安全,連接便利,互不干擾。
規劃區南北兩側道路珠市口東大街、前門東大街的市政管線齊全,具有良好的接管條件。現狀胡同共46條,總長度13377米,現狀胡同內只有少部分市政管線,有些小胡同甚至沒有市政管線。
保護整治規劃中先行確定大部分胡同寬度為4-5米。在此前提下,既要盡量配齊各類市政管線,又要盡可能滿足國家現行規范、行業標準及安全要求;在上述要求不能滿足的情況下,需要探索新的解決辦法。
保護整治規劃中的市政規劃在“三橫一縱”路網下敷設了市政管道, 本次研究在該規劃基礎上,結合規劃用地布局,初步確定每個典型胡同內敷設的市政管線的種類、允許敷設管道的最大管徑或管溝的最大斷面。
通過對直埋管道和地下綜合管廊方案的仔細研究及優、缺點比較,認為地下綜合管廊雖有很多優點,但由于本研究范圍內的胡同寬度窄,多在4-6米之間,胡同的地下空間不足以修建地下綜合管廊。建議可在規劃拓寬的三橫一縱的街道上及交通量較大的交叉口處,結合地下空間的開發,考慮修建地下綜合管廊。胡同內的地下市政管線建議采用直埋方式。
本次研究針對規劃區的市政管線布置,考慮到區內胡同寬度較窄,按不同寬度胡同斷面,分兩種情形分別制定出一系列不同寬度的胡同市政管線綜合布置的橫斷面方案。
小于10米的胡同建議不引入市政熱力管線,采用電采暖或燃氣采暖。胡同內共敷設5種管線,雨污合流、水、氣、通信(包括電信和有線電視)、電力。
如果小于10米的胡同引入城市熱力管線,由于胡同狹窄,無法同時敷設更多種市政管線,只能相鄰的兩個胡同,一個胡同敷設如上述管線綜合中的5種管線,另一個胡同專門敷設熱力給水管線、熱力回水管線、雨水管線及給水管線。這種地下市政管線綜合方案勢必對規劃區的建筑布局、規劃方案存在制約。
通過研究表明,在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等多項措施的前提下,地下市政工程管線采用管道直埋的方式,基本可以滿足胡同內居民對市政基礎設施的需求。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清河中街清河嘉園東區甲1號樓16-25層 郵編:100085 電話:010-82819000 備案序號:京ICP備 05030709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