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工業南路(高新區段)及賢文片區核心區位于濟南市東部新區西部,處于工業南路和經十路之間,總面積約為4.9平方公里,是濟南市高新技術開發區的中心區。
規劃基于對宏觀發展態勢、現代產業園區發展規律、科技創新配套政策等多個方面的分析,明確規劃區的主導產業、輔助產業和基礎產業,突出會議展覽、商貿辦公、資本市場服務、總部研發、教育培訓等現代服務業,強化軟件外包及研發、先進算法研究、多媒體原創設計、動漫游戲、電子商務政務等創新型產業。進而確定規劃區的整體功能定位為:國家高新技術科技研發示范區,區域性金融中心和總部集聚區,濟南市會展和高端商務核心區。
本規劃對規劃區內部各功能板塊的規模進行了測算,從功能策劃、特色塑造、系統支撐三大方面,確定總體發展策略。
1、功能策劃:首先對基地內現有建設項目與產業進行綜合評價,明確現狀保留、已批在建或擬建、整治提升、改造新建四類開發策略。以工業南路、經十路和舜華路—新宇路形成的“工”字形軸線為城市的發展主軸,串聯區域七大功能核心,促進規劃區由單一功能向復合多元功能的轉變。
2、特色塑造:規劃區總體結構可概括為:一軸、兩帶;三心、四區。一軸:即舜華路—新宇路高新技術發展主軸;兩帶:即工業南路現代服務業發展帶、經十路現代服務業發展帶;三心:即齊魯服務外包城核心ITO、濟南國際會展中心、總部經濟聚集核心;四區:即資本市場發展示范區、高端生活服務區、高端科技研發區、研發產業小區及教育培訓區。
規劃區形成以齊魯軟件園為核心,工業南路兩端,經十路兩端共五個標志性區域,形成“一心四區”的標志性區域分布。 根據重要功節點位置、高度選擇一級地標和二級地標。一級地標間距500—800米,高度為150—200米之間;二級地標間距200—300米,高度為100—150米。一級地標作為天際線的視覺焦點,二級地標作為視覺焦點和天際線背景的過渡。
3、系統支撐:規劃以原有城市道路網為建設基礎。根據用地性質對路網進行不同程度加密,改善微循環系統。商業服務、研發辦公區路網密度較高,居住區、產業小區和教育培訓區路網密度低,形成便捷順暢的道路網絡。規劃注重復合多元功能,建設立體開發典范。以地鐵線和車行地下通道、人行地下通道為 “骨架”,以地鐵站點、大型公共設施、片區廣場的地下空間為“節點”,以不同的功能組團地下空間為“面”,形成綜合利用的地下空間開發網絡。
規劃區作為國家高新技術科技研發示范區,區域性金融中心和總部集聚區,濟南市會展和高端商務核心區,將對濟南的經濟發展和城市形象的確立起到不容忽視的帶動作用。本規劃方案力圖在城市中心地帶建設一個生態環境優美,交通多樣便利,空間靈動有機,設施綠色環保的充滿活力的城市門戶帶動區域,加快濟南城市的發展建設,提高城市整體競爭力。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清河中街清河嘉園東區甲1號樓16-25層 郵編:100085 電話:010-82819000 備案序號:京ICP備 05030709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