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至25日,全國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住房城鄉建設...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8月1...
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規劃給香港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廣闊發展空間,是香港必須抓...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存,延續城市文脈,使歷史和當代...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以下簡...
3月28日,業界備受矚目的電信大數據“司馬(SMART)獎”在2017大數據產業峰會上最終揭曉。憑借統計、建模等方面的創新以及在優化人口調控、提升交通效率等方面的長期社會效益,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與智慧足跡數據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申報的《中關村街道人群活動特征大數據評估與調整建議》項目榮獲“最佳實踐獎”。而清華同衡也是唯一一個獲獎的非電信行業內單位。
而本次的獲獎項目,清華同衡技術創新中心和智慧足跡聯手,發揮了自身在城市規劃領域的多年經驗,針對街道的切實問題,對人口分布與活動進行全齡化的深入解讀;并通過與街道工作人員的溝通交流,結合城市空間知識提出相關措施建議,使大數據服務多層次政府工作實現真正落地。
干貨分享
《中關村街道人群活動特征大數據評估與調整建議》以明確北京“四個中心”的戰略定位,緩解自身“大城市病”為目的,建設中關村街道作為“科創中心”重要基地為原則,深入了解轄區內當前人口存量及人口活動特征,針對不同人群的分布及其活動特征實施人口疏解政策,優化本地人口與資源配置,響應城市及區域發展政策。
在中關村街道辦事處的大力支持下,研究將新的數據源與研究方法引入微觀尺度城市研究,是基層公共治理在精細化調控中的首個實際應用案例。對街道內的人口調控任務及人口動態監測奠定了堅實的量化基礎,為城市管理精準化積累了寶貴經驗,使大數據不僅能夠為區域、城市等大尺度的監測提供依據,更能深入基層,為規劃精細化做出先進表率。
亮點1 對城市問題的深入認識
面臨人口快速增長帶來的城市問題,人口調控已成為國家層面的政策要求和街道管控的現實任務。自上而下的各級政府也紛紛出臺人口相關政策,人作為重要主體在城市中的重要性逐漸凸顯。
自中央到街道各級政府均制定人口相關政策
通過前期研究,我們發現中關村街道轄區面積小、流動人口多、企業入駐量大,高端與低端產業并存,轄區人口結構復雜、調控和管理難度大;另外,現今高端人才對其就業地的要求越來越高,傳統GDP思維在吸引人才方面已經不夠。中關村作為全國高新資源最為密集的街道,同時面臨著人口老齡化和學齡人口聚集的問題。缺乏各類人群分布和行為活動規律的研究,導致各類人群活動特征不明確,人口調控政策引導與針對性不強。街道是城市實施管理措施的重要尺度,只有深刻的認識到問題,才能有針對性的提出研究方向和解決措施。
亮點2 多源數據支撐的全面解讀
傳統的普查數據無論從時效性、樣本量還是數據粒度上都無法滿足對城市日益精細的研究需求。面對微觀尺度的城市問題,清華同衡引入了多源數據融合分析完成了對街道內人口全齡化的分析和解讀。
項目應用多源數據對街道人口情況進行了全面解讀
研究聚焦于街道內三大主要群體——工作人口、學生、老年人,旨在全齡化解析人口分布與活動特征。分析包括中關村街道的人口數量和結構的情況,各類人口空間分布現狀,不同典型時期的人口出行和活動特征。利用多維指標對不同類型人口進行分類,如對本市戶籍人口與外來人口的分布及活動特征進行橫向比較;中關村街道與北京市內其他典型街道進行橫向比較,發現中關村街道的優勢與亟待解決的問題。
各街道人口結構對比分析
中關村街道24小時人口進出數量變化監測
中關村街道各社區人口外出就業比例和外出就業距離的監測
中關村街道外來就業分布及行業比重的分析
最終提出包括人口數量、人口結構、人口分布、人口活動特征(通勤活動、休閑娛樂活動)等內容的綜合指標體系,對街道內人口進行全面刻畫。
亮點3 有針對性的對策指導
通過對街道的綜合研究,發現轄區內存在人口本地化程度高、外來人口疏解執行阻力大;就業人口多于居住人口,外來就業人口通勤距離長,交通及服務壓力大;街道功能東西分布不均,西側人口活動熱度始終保持高位;西側養老服務需求量大;教育資源外溢,加大街道服務壓力等現實問題。
重點提出完善街道東側街道環境,打通微循環、盤活社區間活力;結合產業分析成果,對重點低端產業區進行升級引導,促進低端產業轉型;加強學校周邊環境整治,加大學區周邊群租房、違建房整治力度等近期實施政策。
小結
整個項目過程中,研究一是精準地識別問題;二是為街道進行緩解問題找到了突破口;三是量化了基層街道在政策執行上面臨的現實問題,使街道在制定政策完成指標有科學依據可循。
同時,項目將提供數據庫資源、提煉人口分布與活動評價的指標體系,在今后的人口、城市空間研究中均可應用,為街道今后的數據化研究、對比分析奠定基礎。未來在完善數據平臺的基礎上,構建持續、智能監測轄區內的人口分布及通勤特征情況的系統,為制定精準的人口疏解政策、實現人口的高效管理提供保障。
為制定精準的人口疏解政策、實現人口的高效管理提供保障,近期研究所提出的技術體系與產業、交通、空間等研究方法相結合,將對城市建設、產業升級、空間優化等均提供重要的研究角度,對提升街道活力、激發產業效益、吸引高端人才意義重大,并且具有推廣的價值。
大數據能夠反映的城市現象有更高的時效性和精度,同時在取樣成本上又比傳統普查數據低,覆蓋范圍廣,因此,能夠從區域的宏觀尺度到街道的微觀尺度均滿足城市研究的需要,為多層次的政府提供服務。此次司馬獎的獲獎也是對大數據服務于政府工作成果的一個肯定。
特別鳴謝智慧足跡小伙伴們在本項目中提供的強大數據支持,以及中關村街道辦事處和工作人員在項目中給予的幫助和鼓勵。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清河中街清河嘉園東區甲1號樓16-25層 郵編:100085 電話:010-82819000 備案序號:京ICP備 05030709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