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8月1...
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規劃給香港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廣闊發展空間,是香港必須抓...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存,延續城市文脈,使歷史和當代...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以下簡...
3月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
2010年6月9日,隋唐城明堂遺址保護展示工程開工儀式在洛陽宮城遺址區隆重舉行。我院郭黛姮教授與設計團隊參加了開工儀式。
明堂遺址保護展示工程是國家文物局2009年底發布“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倡議和審查細則后開工建設的重大示范項目之一。河南省和洛陽市各大報紙都在頭版頭條進行了報道。
該工程設計方案集保護、展示、利用于一體。工程建筑主體為正八邊形,三層臺體攢尖頂建筑,建筑通高21.18米,總建筑面積9847.7平方米,投資約6000萬元,預計于明年洛陽牡丹花會節期間竣工開放。
新明堂主要是出于對文物保護的目的而建,并非是一種復原,因此在整體造型上和原明堂有很大差別,其中最大的差別就是原明堂顯得很恢弘,而新明堂則主推“謙遜”。對明堂遺址的保護,主要采用“保護罩”的形式進行,即在遺址上采用網架結構,做一個保護性的覆蓋建筑,使用自然基礎,完全避免了樁基對遺址的破壞。同時為了避免過大的體量對整個遺址公園造成沖擊,將整個建筑外立面進行綠化覆蓋,建筑的頂部也將全部采用人造草皮覆蓋,讓游客無論從哪個角度看,明堂都能與周圍的環境合為一體。整個建筑設計完整地保護了地下遺址,并可以實現新時期文化遺產保護與城市生活相結合的發展趨勢。
此外,我院設計師在設計中使用了大量“低碳、節能、環保”的技術措施,完全達到了“綠色設計”標準。如使用“光導管”將自然光引入進深很大的室內,減少了人工照明對遺址的危害。結構、水電等專業,為了能夠同時滿足遺址保護和現代功能使用需求,做了大量探索性工作,攻克了基礎形式、結構體系等方面的數項難題,體現了我院雄厚的綜合技術實力。
在開工儀式上,設計團隊還向業主和施工單位提出要堅持貫徹“綠色施工”的新理念。
注:隋唐洛陽城始建于隋煬帝時期的公元605年,整個城市的選址、規劃、布局、建筑都堪稱我國古代城市的巔峰之作,影響巨大,當時日本、朝鮮的都城都仿照了隋唐洛陽城的布局。明堂是整個隋唐洛陽城宮城中軸線上的重要建筑之一,也是當時洛陽城內最高大的木構建筑之一。
圖示為過程方案,實施方案在此基礎上略有調整。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清河中街清河嘉園東區甲1號樓16-25層 郵編:100085 電話:010-82819000 備案序號:京ICP備 05030709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