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8月1...
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規劃給香港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廣闊發展空間,是香港必須抓...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存,延續城市文脈,使歷史和當代...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以下簡...
3月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
2010年9月9日上午9點至下午4點在北京國誼賓館,我院副總工程師顧林生博士應邀參加了由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召開的國務院《關于召開切實堅強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質災害防治的若干意見》的專家咨詢會。
自從5月以來,我國大部分地區先后遇到大范圍強降雨,許多中小河流滿堤潰堤和中小水庫出險告急,各地山洪地質災害不斷發生,很多城鎮和村莊被淹沒,災害損失僅次于1998年的特大洪水。特別是甘肅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此外,令人心疼的是恢復重建接近尾聲的汶川地震災區的部分村鎮,再次受到泥石流和山洪的襲擊,一些剛剛重建好的住宅和基礎設施遭到沖擊。為此,黨中央、國務院極為重視災后恢復重建和防洪減災工作。溫家寶總理在國務院第120次常務會議上,強調要加強(1)中小河流治理和中小水庫除險加固、(2)地質災害中比較嚴重和確切需要馬上應對的山洪災害防治、(3)作為98年以來的生態環境治理和退耕還林工程的延續工作的易災區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這三個領域的工作,要形成三位一體和綜合整治。根據這次國務院常務會議精神和溫家寶總理的重要指示,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組織國家水利部、國土資源部、建設部、農業部等部門為國務院起草了《關于召開切實堅強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質災害防治的若干意見(代擬稿)》,并征求各部門和專家的意見。根據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的介紹,這是繼因98年特大洪水而國家進行全國生態環境建設、治理大江大河工程后的有一個重大決策。
應邀參加專家咨詢會議的專家有來自全國各大研究單位和院校的14位專家意見,分別為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王一鳴研究員、中國林業科學院首席科學家和工程院院士王濤先生、北京林業大學原校長和工程院院士尹偉倫教授、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劉傳正副工程師、國家氣象中心原主任和工程院院士李澤椿研究員、北京建筑工程學院李俊奇教授、中國地質調查局張作辰高級工程師、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和工程院院士張建云院長、民主部國家減災中心范一大總工程師、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趙琳娜研究員、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舒儉民副院長、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原副院長曾肇京教授和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樊江文研究員。
在14位專家中,作為唯一一位非工程專業出身的專家,顧林生博士從公共安全規劃和災害社會管理等非工程角度,提出以下建議:
1.明確高度定位。98年的洪水給我們國家帶來了“綠色”,03年的非典給我們帶來了“生命的寶貴”。這次中央決策的定位,應該說給在未來5年到10年間我們帶來整個“國土的安全”。
2.重視社會管理。社會管理特別是農村和山區基層管理的衰弱,也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國土整治和防災減災,需要基層群眾日常的維護和災時的就地快速應對。因此,除了強調加強工程治理之外,應該把農村基層管理體系、群防群測、地質災害的隱患點的監視、中小河流的日常梳理和維護等機制和隊伍建立起來。
3.清理河流和河谷被占問題。向河灘和河道要地建房占用現象嚴重,導致河流堵塞和流經能力以及吸收洪水等的避災空間減少。
4.做好國家政策的可持續性。把未來五年的中小河流域治理和之前98年的全國生態環境整治、2000年開始的西部大開發等工作結合起來,即:大江大河整治與中小流域向結合、過去的全國生態環境整治與相結合,小流域綜合整治相結合。
5.加強信息共享和資源整合。我國防災減災滯后的其中一個關鍵原因是資源難于整合。應該把我國的人口、社會經濟、地形圖的地理心理綜合起來,推行信息共享。建議建立 “國地質災害數據庫”,應該有這樣一個信息平臺讓老百姓共享。根據這個平臺讓各級政府和各個部門進行決策,制定規劃。
6.明確工作順序。本著先救人、后防治的原則,建議建設部門、國土部門、農業部門等部門聯合起來盡快調查和明確有多少城鄉居民點處于地質災害嚴重危險地區,及時采取避讓和整合等對策,以人為本。想盡辦法讓現有的居民避開居住危險地區或進行抗災設防。
7.提高當地的科研工作水平。提高當地地方學校對災害整治和管理的研究能力和應用能力。促使當地科研機構積累長期研究和治理的經驗,提高當地關于治理地質災害的能力。
8.整合各項規劃。將土地利用規劃、國土規劃、城鎮城市規劃、主體功能區規劃等規劃統籌起來,提高規劃的控制作用和制衡作用。
9. 做好風險評估工作。所有涉及災害危險地區或隱患地帶的社會經濟和開發規劃以及工程實施,都要進行風險評估。
10.做好投資建設保障。建立一個長期的、滾動性的基金或者發放地方債券的制度或機制,讓山區和農村能夠有足夠的資金保障進行長期性的國土整治和災害治理工作。像美國和日本等發達國家,農村擁有自己水電站的固定資產,用這筆錢去足夠去治理當地整個環境。
11.編制“全國地質災害區劃圖”。如地震烈度區劃圖一樣,國家要編制地質災害區劃圖,通過立法指定某個地區為嚴禁開發地區,明確中央和地方的職權。美國、日本等國家都明確指定了重點災害地區或者是嚴重滑坡地區,并根據法律確定中央和地方應該擔負的責任。
正如下述,今后國務院要開展《全國中小河流治理和中小水庫除險加固、山洪地質災害防治、易災地區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總體規劃》的編制工作。為此,我院要發揮多年從事城鄉規劃、公共安全與防災減災規劃和災后恢復重建規劃的經驗和力量,積極參與規劃,為我國的“國土安全”做出貢獻。
附件:
溫家寶主持常務會議部署加強中小河流治理等工作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5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強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審議并原則通過《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11—2030年)》。
會議指出,經過多年努力,我國大江大河治理取得顯著成效,防御洪水能力明顯增強,但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滯后。今年入汛以來,我國大部地區先后出現大范圍強降雨,引發部分中小河流漫堤潰堤、一些中小水庫出險和局部山洪地質災害,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必須在繼續加快大江大河大湖治理的同時,以防洪薄弱地區和山洪地質災害易發地區為重點,加大中小河流治理、中小水庫除險加固和山洪地質災害防治力度,用5年左右時間,基本解決防洪減災體系薄弱環節的突出問題,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會議指出,加強防災減災工作,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科學防治、依法防治、防治結合、以防為主的方針,按照總體規劃、分步實施、突出重點、落實責任的原則,確定以下重點工作任務和治理措施:(一)加大堤防建設和河道整治力度,優先治理洪澇災害易發、保護區人口密集的河流及河段。(二)在鞏固大中型水庫除險加固成果基礎上,加快小型水庫除險加固,消除水庫安全隱患,恢復防洪庫容,增強水資源調控能力。(三)加強洞庭湖、鄱陽湖重點圩垸整治,開展重點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和圍堤加固,合理安排居民遷建。加快其他大江大河蓄滯洪區建設。(四)完善防洪非工程措施。在洪水易發地區加密布設局地天氣雷達站和自動氣象站,加強水文測站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中小水庫防汛報警通訊系統,制訂完善中小河流、中小水庫防洪預案。(五)深入開展山洪地質災害調查評價,全面查清重點防治區山洪、泥石流、滑坡、崩塌等災害隱患點基本情況,抓緊完善監測預警系統和群測群防體系,加快實施搬遷避讓和重點治理。(六)加強易災地區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努力恢復生態系統功能。繼續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退耕還林、退牧還草、水土保持等生態建設重點工程,加大林草植被保護與恢復力度,推進水土流失綜合防治。強化生態環境監管。
會議要求抓緊編制《全國中小河流治理和中小水庫除險加固、山洪地質災害防治、易災地區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總體規劃》,以地方政府為實施主體,中央部門加大指導協調和資金支持力度,進一步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和預算內投資結構,增加政府投入,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強化建設管理和監督檢查,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清河中街清河嘉園東區甲1號樓16-25層 郵編:100085 電話:010-82819000 備案序號:京ICP備 05030709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