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至25日,全國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住房城鄉建設...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8月1...
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規劃給香港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廣闊發展空間,是香港必須抓...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存,延續城市文脈,使歷史和當代...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以下簡...
袁昕 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
在時隔37年后召開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上,對城市規劃、人口規模、民生改善等重大方向做了明確,這也引起了全民對于城市發展的關注熱潮。會議中強調:推進城鎮化發展更加注重以人為核心;保護生態環境更加注重高效綠色;城市發展更加關注環境質量和人居環境。
近日,帶著對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的期待,本報記者采訪了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袁昕。他表示,時代大背景的變化必將帶動結構轉型。面對城市建設“新常態”,未來城市的發展將走向何方?規劃設計機構又將如何應對新挑戰?袁昕院長對此發表了自己的獨到看法與見解。
中國房地產報:隨著中國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開始步入由高速增長轉入中高速發展的新階段,城市存量更新逐步取代增量發展。您如何看待當下城市發展的“新常態”?
袁昕:世界每天都在發生變化,城市發展同樣會隨著社會大脈搏的跳動而跳動。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經進入了轉型期,對應的城市發展也會出現一些新的訴求。作為規劃設計機構同樣應該根據行業需求的變化進行相應的調試。從這個角度來講,規劃設計行業也面臨轉型或正處于調整期。
中國房地產報:城市規劃設計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對于當下的轉型期,規劃設計機構應該做出哪些調整或轉變?
袁昕:時代大背景的變化對規劃設計企業的諸多方面產生了沖擊,也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規劃設計師需要對行業未來的發展走向有明確的判斷。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歷的高速的、粗放的開發建設時代已經過去,已經轉入平穩發展的新時期。城市發展的脈絡逐步明朗,存量規劃將逐漸成為主流,政府曾經追求的片面的經濟增長也將被提高民生、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的全面均衡發展所取而代之,設計機構的業務構成也將從新城新區建設轉移到城市更新為主,并要適應新的政府治理能力提升后的管理需求。另外,三十來年的粗放發展也遺留了大量的城市問題,成為轉型發展的制約因素,在謀求未來發展的同時還要著力解決當前的城市病等突出問題。
面對這樣的城市發展形勢,在規劃設計的方法上也發生了很大變化。第一,工作方式發生變化,這種變化是基于研究對象的不同、面臨的問題與目標的變化,簡言之是對科學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管理的需求會進一步強化跨部門的協同,反映到規劃層面就是多規融合,規劃領域的改變引導設計師的工作模式、工作方法隨著變化而必須有所調整。第二,思維模式與思維方式的變化,以往多以目標導向為主要思維模式的規劃師要開始向問題導向轉變。目標導向的核心是實現,目的性強,自上而下的邏輯非常清晰。問題導向的核心是過程,在于更多的探討問題背后的根源,自下而上的方式由此更加突出和明顯。總之,對問題的認識逐步提升,強調決策、建設和管理的科學性,而科學性的基礎是對城市發展客觀規律的深入了解和正確認識。
在這種情況下,規劃師需要研究的問題將變得更加深入復雜,不僅局限于空間,更加囊括了產業的發展需求、人的需求、環境的需求等等。自下而上與自上而下相結合將成為設計師思考問題的主要方式。
中國房地產報: 大數據對建設宜居城市將產生哪些影響?您如何看待它在城市發展中的意義?
袁昕:城市發展客觀規律的研究需要大量的調研工作,數據是很重要的一方面?,F在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逐步取代了對空間改善的關注,這種變化促使規劃設計師的研究重心也開始發生轉移。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首先需要了解人的基本行為特征、需求和生活規律。現在的科技手段和數據收集方式快捷、便利、準確性強,通過對人行為的跟蹤與研究進行數據抽取、分析的手段,對規劃設計的整個研究方法起到了支撐和提升作用。
大數據作為一種工具,可以幫助設計師從更多的視角看待問題。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中國數據對于城市規劃設計企業的開放程度才剛剛起步且差距較大。很多政府部門擁有大量的數據,卻并不了解數據背后暗含的意義,如果沒有對數據進行充分的利用與分析,那么數據僅僅是數據。通過對這些數據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城市運行的狀況,發現問題,預測未來發展。大數據給了模型分析更高的還原性和結果的可靠性,這樣才可以更加接近事實真相,這對于我們認識城市發展的規律非常有意義。
政府的主要職能是行政管理,專業分析與判斷能力不足很正常。而一個強大的規劃設計企業的優勢恰恰是有著對城市基本規律以及數據的分析能力。清華同衡正在大數據分析技術、智慧城市技術等方面做積極的研發投入,希望能夠幫助政府做一些數據分析、數據服務的工作,這樣有利于輔助政府的科學決策和獲取更準確的前瞻性判斷。
中國房地產報:城市是自然資源與經濟社會活動最為密集的場所,要想有力地推進城市化進程,實現共建共榮的和諧發展需要全民的參與和努力。在這方面,政府、企業與城市人之間如何有序的互利合作?
袁昕:目前中國的城鎮化剛剛超過50%,這其中還包含了很多半城鎮化的人口(常年在城市工作的人)。雖然中國還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夠接近或達到歐美國家的城鎮化水平,但近期每年依然以1%的速度增長,所以解決新的城鎮人口的居住、生活、工作等各類服務問題變得尤為重要。另外,我們還要提升原有的城鎮建設品質,對于城市存量開發,首先應該關注原居住者的未來生活以及安置問題,城市的更新改造需要協調更多的利益主體,協調工作將變得越發困難,拆建之前與各方達成共識是其中的關鍵。這需要規劃設計者、政府、企業和社會密切配合,讓更多的人參與到未來的設計與建設中,滿足人們的多元化訴求。
中國房地產報:在城市規劃設計中一定存在某些方面的取舍與選擇,比如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抉擇。那么在推進城市良性發展中如何在經濟、社會利益與保護環境之間找到平衡點?
袁昕:城市發展中各種利益之間的關系我認為并非都是矛盾對立的,關鍵在于各方的目標是否一致,這涉及我們如何看待發展,如何確定更科學的政績考核機制。在城市發展中,規劃與管理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城市的良好發展更重要的是管理體系,規劃與建設和管理相輔相成。
烏鎮大數據實驗室
本文發表于《中國房地產報》2016年01月05日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清河中街清河嘉園東區甲1號樓16-25層 郵編:100085 電話:010-82819000 備案序號:京ICP備 05030709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