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至25日,全國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住房城鄉建設...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8月1...
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規劃給香港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廣闊發展空間,是香港必須抓...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存,延續城市文脈,使歷史和當代...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以下簡...
清控人居遺產研究院和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遺產研究中心長期跟蹤服務的福州三坊七巷喜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15年度亞太遺產保護獎”。2016年1月25日,該獎項的頒獎儀式在福州三坊七巷舉行。
以張杰教授為首的清華同衡規劃院遺產研究中心團隊作為設計方出席頒獎典禮,并與三坊七巷管理單位共同接受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北京辦公室文化官員Himalchuli Gurung女士頒發的獎牌。
頒獎儀式上,Gurung女士對三坊七巷獲獎致辭并表示祝賀。
張杰教授等來自設計團隊、修復工匠、地方專家、本地非物質遺產傳承人和本地居民代表發言分享保護工作歷程中諸多經驗與心得。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獎設立于2000年,旨在表彰為為保護地方遺產、彰顯其文化價值方面做出杰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在保護地方遺產、彰顯其文化價值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
自2006年起,清控人居遺產院和清華同衡遺產研究中心的設計團隊對三坊七巷保護進行了文化遺產保護規劃、修建性詳細規劃等大量規劃工作與長期跟蹤服務,并在三坊七巷的功能、文化復興和可持續發展過程中,持續提供指導、意見和建議,在城市核心區留住不可再造的古城景觀,推動其成為城市活躍的文化中心。
自2005年至今的十年間,保護工作先后經歷:規劃修繕工程設計試點階段(2005-2009),文物修繕階段(2007-2010),街區環境提升階段(2007-2010),功能、文化復興階段(2010-今)幾個重要時期。
2005年歷史照片
在規劃和修繕工程設計試點階段,編制了一系列保護規劃,在技術上引入GIS、三維激光掃描等先進技術,通過數據手段加強對街區情況的掌握、修繕方面的真實性。
歷史建筑3D掃描保護規劃GIS管理系統
文物修繕方面,先后對國保單位14處、省保單位12處、以及其他歷史建筑院落等實施保護修繕,修繕面積達7.7萬平方米。建筑修繕過程充分重視灰塑、糯米墻等傳統材料、樣式及工藝的使用,《三坊七巷古建筑壁畫修繕工程》被評為“2011年度全國十大文物維修工程”。修繕工作注重對傳統工藝的傳承,充分運用傳統材料,并靈活運用現代技術對傳統街區市政設施進行非標準化改造提升,著力在傳統街區的小尺度空間中高效解決管網敷設等問題。
在街區環境提升方面,對街區的給水和排水系統進行完善,整治電線的亂搭亂接,結合局部地區的改造開辟消防通道,并建立完善的消防機構等。在街區范圍內開展了重要公共空間和重要考古遺址的環境整治、照明和安防等方面的提升工程。
規劃針對三坊七巷街區活力持續衰敗問題,主張強化街區以居住為主,文化休閑為輔的復合型功能,弱化并外遷行政與商務功能,嚴格控制區內的大型項目建設,完成街區內合理功能調整。在空間提升方面,則適當增加了開放空間用地,根據基礎設施、產權規模、肌理格局等綜合性因素,確定商業、文化、公共設施與居住的空間配比。
通過逐步、適量而有控制植入的特色商業功能以及文化、旅游等休閑功能,三坊七巷街區逐漸成為一個具有復合功能的城市活力區。經過文物修繕和文化空間保護工作,三坊七巷成為活躍的城市中心,也帶動了周邊的整治提升。街區整體上保持了商業街熱鬧繁榮,坊巷安靜的格局。
在保護修繕、文化空間復興等一系列措施實施,帶來的不僅是空間的復興。三坊七巷的遺產地精神和世界遺產的保護理念在本地深入人心。三坊七巷作為福州城市活躍的精神中心在現代語境下得到了延續。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清河中街清河嘉園東區甲1號樓16-25層 郵編:100085 電話:010-82819000 備案序號:京ICP備 05030709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