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至25日,全國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住房城鄉建設...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8月1...
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規劃給香港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廣闊發展空間,是香港必須抓...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存,延續城市文脈,使歷史和當代...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以下簡...
景德鎮作為第一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存留有包括明清御窯廠在內的一大批文物保護單位,歷史城區近70%的面積保留著傳統肌理,彭家弄、葡萄架等6個歷史文化街區格局完整、風貌特色突出。同時,這些區域也是城市功能的核心區,人口密集、各種社會活動密集,尤其是最近三十年的城市建設,對這些文化遺產的保存與傳承構成了巨大的威脅,景德鎮為保護這些文化遺產付出了艱苦的努力。
特色空間規劃:景德鎮保護與建設的基本框架,資料來源:清華同衡名城所《景德鎮舊城保護與更新規劃設計》
在協調保護與發展關系的長期努力中,景德鎮逐漸形成了三個基本觀點和做法:
第一,以“遺產觀”統率城市保護與發展的全過程。
景德鎮的城鄉規劃體系建立在對城市價值特色的充分認識之上。清華同衡規劃院名城所與景德鎮共同完成的景德鎮城市價值特色評估和特色空間規劃成為景德鎮城市總體規劃、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分區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和項目設計建設的基本出發點。尤其在城市存量更新中將遺產作為更新改善資源點的做法,使文化遺產與舊城存量更新相得益彰,成就了一批兼具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項目。
第二,“陪伴式成長”的城市規劃建設方式。
人才儲備不足、行政壁壘嚴重、協調能力有限,都制約了地方規劃管理部門對城市規劃建設的統籌能力。為解決這個問題,景德鎮創新式的選擇了“陪伴式成長”的方式。從2012年開始,景德鎮市委、市政府與張杰教授領銜的清華同衡歷史文化名城研究所開始了“陪伴式成長”的歷程。在過去的三年多時間里,清華同衡名城所作為景德鎮城市規劃建設的協調人,400多人次往返景德鎮,承擔了部分規劃設計任務,并與在景德鎮開展規劃設計的各個設計單位進行對接,從城市總體規劃到建筑施工,確保了景德鎮的各項規劃建設沿著“遺產觀”統率的方向持續前進。2015年,清華同衡名城所的張杰、霍曉衛、劉巖受聘擔任“景德鎮規劃委員會顧問”。
第三,“城市事件”的示范效應。
在方向統一、政策引領的同時,重要遺產保護、城市存量更新的示范性工作對喚起社會各界的重視、吸引政策資金的關注起到重要作用。正是認識到這一點,景德鎮邀請清華同衡名城所選擇了三個重點區域進行了重點的項目設計和建設。
在景德鎮歷史城區,同衡名城所與景德鎮規劃局、江西省陶瓷工業公司、景德鎮古鎮投資公司合作,進行了彭家弄歷史文化街區的整治提升和御窯景巷的環境提升工作。在這兩項工作中,堅持保護為先的基本原則,對傳統城市空間進行了富有成效的改善。
陶溪川修建性詳細規劃效果圖,資料來源:清華同衡名城所《景德鎮舊城保護與更新規劃設計》
建成后的陶溪川區域,江西省陶瓷工業公司拍攝
在景德鎮近現代工業遺產的核心區,同衡名城所與江西省陶瓷工業公司合作,完成了“陶溪川”近現代陶瓷工業活態博物館的整治建設工作。在建設過程中,張杰教授對設計細節的要求近乎嚴苛,修整建成后的陶溪川美術館、博物館最大限度保留了傳統的結構與外觀,獲得了國內外專家的高度贊譽,也景德鎮市民喜愛的重要文化場所。
陶溪川美術館的設計模型與施工過程照片,資料來源:清華同衡名城所、華清安地《陶溪川宇宙廠區A區建筑設計》
建成后的陶溪川博物館
景德鎮的遺產保護和存量更新工作認識可以從五個方面進行總結:
城市特色是景德鎮的核心競爭力,也是景德鎮最大的城市資產;
應當秉持“遺產觀”這一導向,滲透進歷史文化名城進行的任何城鄉規劃與建設實施;
不是簡單的找合作單位做項目,而是用“陪伴”的方式與高水平的設計單位合作,這事實上也促成了清華名城所工作方式的轉變,這一過程是相互的;
實施項目要慎重,百年大計不在一朝一夕;
“城市事件”要經得起檢驗,要首先注重社會效益,然后兼顧經濟效益。
陶溪川夜景
老工人修復的徐家窯,資料來源:清華同衡名城所《景德鎮建國瓷廠修建性詳細規劃與建筑設計》
彭家弄的修復,資料來源:清華同衡名城所《彭家上弄修建性詳細規劃與建筑設計》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清河中街清河嘉園東區甲1號樓16-25層 郵編:100085 電話:010-82819000 備案序號:京ICP備 05030709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