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8月1...
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規劃給香港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廣闊發展空間,是香港必須抓...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存,延續城市文脈,使歷史和當代...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以下簡...
3月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
由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 (THUPDI)、國際文化遺產記錄科學委員會 (CIPA)、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CAPTCR)、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 (CACH)、中共海淀區委宣傳部、北京市海淀區圓明園管理處主辦的“第二屆文化遺產保護與數字化國際論壇”于2012年10月18-19日在北京舉辦。
本屆論壇探討的核心議題是充分發揮現代信息和通信技術的巨大潛能,讓“分享遺產”超越時空的界限,使更多的人了解文化遺產所承載的歷史、文化和科學價值。論壇旨在從“數字遺產,分享遺產”出發,研究如何通過數字手段更好的保護、展示、利用、分享人類共同的寶貴遺產。希望能夠為世界范圍內的建筑或其他文化古跡、文物或遺址的保護和復原提供相應的技術解決方案,從而對建筑、考古和其他藝術、歷史研究提供支持,最重要的是通過技術手段,將遺產的價值與公眾分享。
論壇國際影響力持續提升
自2010年首屆論壇在京成功舉辦,每二年舉辦一次,通過持續的國際交流,以“再現圓明園”科研平臺為代表的中國的文化遺產保護與數字化研究工作已經得到了國際上的認可,本屆論壇的國際影響力大大提高,成為了文化遺產數字化領域國際交流的橋梁,引入了國際先進經驗,也在國際范圍內介紹了中國在這一領域的豐富實踐。論壇得到了國際文化遺產記錄科學委員會(CIPA)的大力支持,委員會主席馬里奧?桑塔納參加了會議并做了題為《保護建筑遺產:文化資源數字化的挑戰》的主旨發言,以國際化的視野介紹了數字化技術在文化遺產領域的重要價值,數字化技術正從各個層面推動著遺產保護工作的發展。清華同衡建筑與城市遺產研究所副所長賀艷在題為《“再現?遺產”的理念與實踐》的主旨發言中則介紹了中國在這一領域的高速發展,盡管進入這一領域的時間不長,但是已經綜合運用多種新技術手段,完成了涵蓋史前遺址、隋唐到清代,從區域范圍、城市范圍到建筑構件等不同時代不同尺度文化遺產保護的富有挑戰性的實踐工作。
論壇共收到來自英國、德國、意大利、希臘、奧地利、瑞士、美國、加拿大、哥倫比亞、韓國等10個國家代表的近50篇論文,無論是國家還是論文數量都有大幅提高,論文研究的廣度和對技術探討的深度都有很大提升,來自雅典衛城、故宮、頤和園、敦煌等國內外著名文化遺產地管理機構的代表介紹了在遺產保護和數字化領域的最新技術,來自國內外多個高校和科研機構的代表介紹了虛擬現實、多媒體、社交網絡、空間信息技術、物聯網等新技術在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的應用,這些論文代表了國內外文化遺產保護和數字化研究領域的尖端水平。
分享遺產和公眾參與是論壇亮點
除了對文化遺產數字化領域新思想新技術的探討,“分享遺產和公眾參與議題”成為論壇一大亮點。與會代表深入的探索了如何利用多種新技術手段,讓文化遺產直觀的展示于公眾面前,不再僅僅是存在于書籍中的描述和覆土下的遺跡,讓公眾清晰的認識文化遺產的全貌,更好的理解文化遺產的所承載的價值,從而讓遺產真正煥發新的生機,讓文化遺產的價值得到更好的傳承。基于社交網絡的交互模式,也促使遺產的分享方式發生變革,幫助專業的研究和保護機構走出書齋和實驗室,更加重視與公眾形成良好的互動,讓更多人能認知和參與到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促進文化遺產事業的發展。
本屆論壇將“遺產”與“科技”緊密結合,緊扣海淀區科技文化雙輪驅動的戰略,對三山五園文化的整體協同發展也有意義,得到了海淀區政府的支持。
《倫敦憲章》中文版發布
《倫敦憲章》的起草者——倫敦英國學院的休?德納爾(Hugh Denard)和會議主席梁偉一同進行了憲章中文版的發布。《倫敦憲章》全名為《倫敦憲章:關于基于計算機的文化遺產可視化》,是一份由英國倫敦王國學院于2006年起草的、針對三維可視化手段在文化遺產研究和宣傳中應用的國際性文件。
其目標在于為三維可視化確立與傳統研究方法同樣嚴謹性可靠的原則,即為文化遺產在計算機上的再現工作建立一種準則,確保計算機模型在學術上是嚴謹的,與傳統研究方式的標準一致,從而保證文化遺產的數字化再現的成果既可以讓普通人直觀理解,能夠通過各種媒介傳播,也能準確的記錄和傳達文化遺產承載的信息,輔助專業人士對文化遺產進行研究和管理。這一文件及相關活動在國際上被視為文化遺產數字化再現領域一個里程碑,已在歐洲得到廣泛認可和實施。
憲章以英文起草,經過了數次修編,已經被翻譯成意大利語、德語、西班牙語、日語、波蘭語等多國語言,《倫敦憲章》中文版的發布,標志著我國的文化遺產數字化研究領域已經進入國際前列,中國在文化遺產數字化領域的實踐也將為《倫敦憲章實施細則》的建立提供多元化的參考,并且推動憲章在不同文化區域的傳播。
數字圓明園文化產品發布
圓明園移動導覽系統全新呈現
18日下午,在圓明園遺址公園舉辦了數字圓明園發布儀式。海淀區及相關委辦局領導出席儀式和與會代表等出席了發布儀式,并體驗了圓明園移動導覽系統。
移動導覽系統基于“再現圓明園”科研平臺的嚴謹研究,凝聚了郭黛姮教授帶領的交叉學科的團隊歷時數年的研究成果,是文化遺產數字化領域的創新應用。和以往的導覽系統相比,該系統提供了更加豐富、權威性的內容,以及身臨其境的增強現實體驗。
九州清晏、坦坦蕩蕩、含經堂等10個最具代表性的景區首次上線,這些景區類型豐富,代表了很高的造園水平,而且很多經過多次改建,在不同歷史時期面貌大不相同,遺憾的是這些景區建筑物已蕩然無存,僅存部分遺址。導覽系統不僅提供了游覽路線、實時定位等游覽幫助,還有圖文并茂的景區介紹、全景環視、數字影片等供游客欣賞,體驗者輕輕撥動時間滾輪,就可以輕松跨越時空,看到多個歷史時期的精美復原圖像,還可以在特點信息點360度環視圓明園盛時景象,如身臨其境,導覽系統獨特的增強現實效果讓體驗者饒有興趣,復原場景與遺址現場的強烈對比更讓人感慨。
即日起公眾可以通過網絡下載圓明園移動導覽系統,在家中虛擬游覽圓明園,也可以到實地體驗導覽系統的增強現實效果。圓明園遺址公園還計劃提供安裝了移動導覽系統的平板電腦供游客租用。
再現圓明園網站全新改版上線,這次改版,推出了360度全景圖模塊,讓公眾可在線游覽圓明園,也讓用戶和開發者更多互動。
同時,還發布了《數字再現圓明園》、《圓明園勝景》圖冊和《再現?圓明園》影片。《圓明園勝景》基于數字圓明園復原研究,通過透明插頁將復原的歷史場景與遺址原地相疊合,展示這座皇家園林遠逝的輝煌景象。
以上種種,無不展示了數字化技術在文化遺產領域應用的廣闊前景,更讓圓明園這座古老園林煥發出青春活力。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清河中街清河嘉園東區甲1號樓16-25層 郵編:100085 電話:010-82819000 備案序號:京ICP備 05030709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