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8月1...
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規劃給香港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廣闊發展空間,是香港必須抓...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存,延續城市文脈,使歷史和當代...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以下簡...
3月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
2015年7月20日,烏鎮鎮概念性總體規劃投標公布結果。清華同衡規劃院(我院)規劃方案"烏鎮3.0:共生城市和智慧生活"成功中標,將負責烏鎮鎮城鎮總體規劃的修編工作。
我院規劃方案以"共生城市和智慧生活"為主題,充分傳承了水鄉文化共生融合的精神內涵,彰顯了互聯網時代互聯共生的核心理念。
在發展理念方面,回歸到理想人居"以人為本"的不變追求,以建設互聯網時代的"共生城市"為目標,實現共建、共享、共治,促進人與自然的融合、促進人與人的融合和促進線上與線下的融合。
在功能組織方面,從互聯網時代生產生活方式變革和人的需求提升出發,面向居民、游客、創客等各類人群,將互聯網時代下促進創新的四大需求--居住、工作、交往、游憩沿水系軸向展開,同時形成中心聚合,推動思想交流和人群融合。
在空間布局方面,倡導以"人群融合、功能復合、網絡扁平"為核心特征的互聯網+空間營造方式,形成"以水為脈、活力核、共生片區單元"的共生城市空間組織模式。依托水網、慢行公交網來串接各片區和鄉村活力核,并以活力核聚合形成共生片區單元 ,最終形成以古鎮區為核心單元,周邊5片城市功能共生片區單元,逐漸延伸至外圍若干鄉村組團的1+5+n的城鄉共生有機生長空間。
在綜合運營平臺方面,建設涵蓋社區服務、旅游服務、創新創業服務的三大智慧服務平臺,構建涵蓋智慧政務、智慧交通、智慧生態等城市運營系統和城鄉信息平臺的智慧城市運營平臺,打造城市服務中樞和運營中樞,優化政府治理、實現商業應用、鼓勵公眾參與。
本次規劃組織充分發揮清華同衡綜合平臺優勢,創新項目運作方式。尹稚教授擔任領銜專家,袁昕院長總體負責和全面統籌,盧慶強副總工擔任項目執行負責人,王曉東副院長、鄭筱津副院長、張險峰總工等多位院領導全程指導;總體規劃研究中心牽頭,聯合歷史文化名城研究所、技術創新中心、生態城市研究所、旅游與風景區規劃研究所多個部門共同攻堅完成,充分體現了我院在專業協同方面的綜合技術優勢,是我院專業所優勢整合、協同創新的典型和樣板。依托我院雄厚的技術創新基礎,推動大數據研究、城市信息管理CIM平臺等技術工具的全面應用,全面探索互聯網時代的空間營造,是系列人居示范城鎮建設理念的一次重要探索。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清河中街清河嘉園東區甲1號樓16-25層 郵編:100085 電話:010-82819000 備案序號:京ICP備 05030709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