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至25日,全國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住房城鄉建設...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8月1...
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規劃給香港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廣闊發展空間,是香港必須抓...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存,延續城市文脈,使歷史和當代...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以下簡...
基地位于蘇州吳中區農文旅大結構中的“太湖畔鄉村自然于文化遺產體驗帶內”,是太湖旅游度假區的重要組成,也是從陸路進入太湖生態島即西山風景區的唯一通道。基地包含舟山村、墅里社區、長沙社區三個行政村內城鎮開發邊界外空間,共計19個自然村,總面積約1112.35公頃。其中,舟山村624.36公頃;墅里社區324.53公頃;長沙社區165.80公頃。舟山村因其核雕“技亦靈怪矣哉”而舉世聞名。
2025-01-14 13:152024年12月15日,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執行副院長、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創始人尹稚在2024年鄉村建設高校聯盟鄉村規劃實踐專委會年會暨清華大學鄉村振興工作站年會上,作了題為《戰略協同與城鄉融合》的主旨報告。
2025-01-06 17:21本文為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劉守英于2024年12月15日在2024年鄉村建設高校聯盟鄉村規劃實踐專委會年會暨清華大學鄉村振興工作站年會上的主旨報告內容。文字略有縮減。本文經劉守英教授授權發布,轉載請聯系鄉村建設高效聯盟。
2025-01-02 10:152024即將收官,新一年的政策取向不僅影響城市發展預期,更關乎城鄉居民日常生計。站在“十五五”謀篇之際,“城”和“人”的故事將如何續寫?近日,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清華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執行副院長、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創始人尹稚接受城市進化論專訪,解讀城鄉融合和區域戰略視角下的縣城發展。
2025-01-02 10:12日前,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將江蘇省興化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成為我國第143座歷史文化名城。受興化市有關部門委托,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長三角分院、遺產中心在興化申報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過程中負責技術指導工作,歷時7年時間、歷經多任領導,在多方力量的指導與幫助下,陪伴興化市共同努力實現全市人民為之奮斗多年的夙愿。
2025-01-02 10:07城市更新點多面廣,將充分釋放我國新型城鎮化的巨大潛力,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城市發展策劃研究所所長彭劍波接受中國房地產報采訪,闡述了錨定這一新階段發展方向需遵循的“四項原則”:立足“城”的定位,發揮“市”的力量,實施“更”的行動,呈現“新”的獲得感。
2025-01-02 10:04傳統村落是中華農耕文明的重要載體和優秀基因庫,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歷史記憶,寄托著中華各族兒女的鄉愁。習近平總書記對“既要建設繁華的城市,也要建設繁榮的農村”的鄉村建設提出重要指示。住建部要求堅持“保護為先、利用為基、傳承為本”的原則,增強傳統村落內生發展動力,不斷形成當地傳統村落保護利用經驗和模式。本項目作為民生工程、文化工程、生態工程,是鄉村振興工作的有力抓手。自2022年起,財政部、住建部共同組織開展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工作,井陘縣入選全國第一批(40個)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縣
2025-01-02 09:59當前社區發展實踐中暴露出專業視角局限、部門協作壁壘下重單項建設、輕整合治理等問題,反映出對社區復雜性的認知不足。我國傳統基層治理的內在邏輯及其單元構成如何?作為地域單元,人地關系如何交織成緊密的共同體紐帶?本文嘗試根植地方傳統與文化基因,探究中國特色的鄰里營建與治理智慧,通過回答這些關鍵問題,以期為當代社區共同體的構建提供借鑒與啟示。
2025-01-02 09:56過去幾十年,張杰教授和團隊一直從事老城、老街區的保護與活化工作,見證了我國城市保護更新的發展與變化,同時也在不斷探索城市文化傳承的內在邏輯。近日,張杰教授接受經濟日報社《我與新時代》專訪,從國子監、陶溪川到大明湖,娓娓道來,生動講述了如何用繡花功夫“織補”城市的故事。
2025-01-02 09:46中國城市規劃學會住房與社區規劃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劉佳燕在《中國自然資源報》發表題為《秉持“六個視角”,躬耕社區可持續更新》的文章,探索中國特色的可持續社區更新理論、方法和實踐路徑 。
2025-01-02 09:4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清河中街清河嘉園東區甲1號樓16-25層 郵編:100085 電話:010-82819000 備案序號:京ICP備 05030709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