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至25日,全國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住房城鄉建設...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8月1...
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規劃給香港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廣闊發展空間,是香港必須抓...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存,延續城市文脈,使歷史和當代...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以下簡...
清華同衡系列專著《科技創新功能空間規劃規律研究》于本月出版,本書凝結了清華同衡在科技創新功能空間領域持續多年的課題研究成果和項目實踐總結,對科技創新功能空間的分布規律進行了全面系統的梳理,剖析了國家自主創新區、科技城、特色鎮等為代表的科技創新功能區的科技創新規律,希望找到我國科技創新功能空間發展的理性之路。也希望能為我國的相關管理和編制機構,準確把握科技創新發展規律,進行科學規劃提供重要的工作支撐和借鑒。
2019-01-03 09:15伴隨著中國城鎮化向更高水平的邁進,城市濱水區的水景觀建設逐漸成為市民關注的熱點和城市開發建設的重點區域。清華同衡風景園林研究中心于2011年開始進行城市水景觀規劃設計理論與實踐相關研究,歷時七年完成本書。本書分上下兩個篇章,上篇是理論研究部分,下篇以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的實際案例介紹了應對國內城市水景觀問題的規劃思想與解決方法,供同仁參考并批評指正。
2018-12-29 09:53地球在演化逐漸在其表層形成巖石圈、水圈、大氣圈和生物圈,并最后孕育了人類,人類因此生活在地球的表層空間,在前述四個圈層特定環境條件的基礎上,地球表層又產生了一個新圈層——人類圈。適宜人類聚居生活的地球表層的陸域空間環境稱為人類聚居的地學環境。
2018-12-27 10:442018年12月18日是改革開放40周年紀念日。上午10時,同衡規劃院黨總支組織各支部共300余位黨員認真收看了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的直播,感受改革開放給我們帶來的變革,總結經驗繼續前行。
2018-12-26 14:39改革開放40年以來,我國城鄉面貌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一方面得益于改革開放進程中社會經濟領域的巨大進步,另一方面受益于我國城鄉規劃工作中政策引導。回顧我國40年城鄉規劃及其相關領域的政策變化,可以洞悉歷次城市工作和城市規劃會議召開后,部門組織、法治建設、專業建設和具體工作領域的一系列變化,其深刻代表著我國城鄉規劃及其相關領域改革開放的成就,也彰顯著城鄉規劃工作對改革開放的力量支撐。
2018-12-25 10:02在我國悠久的城市文明史中,有數量眾多的歷史城市,擁有一定數量的文化遺存資源與不同時期的格局風貌特征,都是我國傳統城市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8-12-24 09:25人類誕生以后,在長期與自然環境磨合的過程里,使人類逐漸融入到四大圈層之中,從而演化出人類圈。適宜人類生存的地球表層就是人類圈,人類圈是構成人居地學環境的主體。
2018-12-20 09:19過去的十幾年間,文化遺產保護逐漸成為社會共識,但是發展與保護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2018-12-19 10:4512月17日,“北京印跡”平臺正式上線。受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委托,2018年6月起,清華同衡全程參與了“北京印跡”平臺的策劃、籌備和建設工作,并將為“北京印跡”平臺網站、APP、新媒體矩陣的持續運營和線下活動提供全面支持,助力北京歷史文化的保護、利用和傳播,與社會各界機構人士同心協力,為擦亮古都北京的金名片貢獻力量。
2018-12-18 09:29隨著我國進入轉型升級的發展階段,城市發展建設面臨更高的質量要求,應用大數據、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信息化技術,輔助城市的管理決策,成為廣泛共識,但所謂的“智慧城市”是否就是相關技術的簡單堆砌,技術背后是否存在更加深層次的運行邏輯?
2018-12-14 09:20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清河中街清河嘉園東區甲1號樓16-25層 郵編:100085 電話:010-82819000 備案序號:京ICP備 05030709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