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8月1...
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規劃給香港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廣闊發展空間,是香港必須抓...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存,延續城市文脈,使歷史和當代...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以下簡...
3月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
本書第一篇探討丁村的人文歷史。丁村地處晉南,中華民族的始祖炎黃二族以至堯舜禹古代帝王在此創建農耕文明,古來即有“金襄陵、銀太平”之譽,足見物產豐饒。明清時期藉汾河水運與驛道之便商業迅速發展,“一肩挑南北,一省富天下”,形成極有經濟勢力的晉商,其中“太平幫”有一支來自丁村的丁氏家族。丁氏在清初已成為村中第一大姓,經商致富后建筑高大森嚴的宅院,并重視教育與興學,“勤稼穡,敦仁義”是傳世家風。
第二篇剖析丁村的村落建筑。“四方村落丁字街”是它的空間格局,由東西主街與南北巷子將住宅區劃分為北院、中院、南院和西北院四大部分。住宅形制以四合院為主,另有三合院和前后兩進院,大門、二門是宅院的標示,廳房、廂房、倒座房各有作用,另有客房、書房、廚房、大車院和場院,生活功能全然皆備。
第三篇圖版以平面圖、立面圖、剖面圖呈現宅院格局,另從木雕、石雕大樣及拓片等,可見建筑裝飾之美。
小引
人文歷史篇
第一節文明故地
一、古老的土地孕育文明
二、經濟的命脈
第二節汾水煙波攬丁村
一、金襄陵、銀太平
二、關隘古驛
三、丁氏探源
四、太平幫與丁村商人
五、經商與教育
村落建筑篇
第一節村落結構
一,村落景觀與環境
二、村落格局
三、走街串巷
四、居住區的劃分
第二節居住建筑
一、高堂華屋
二、基本形制
三、主要部分的組成與使用
四、建筑裝飾
第三節公共建筑及廟宇
一、寨墻及寨門
二、戲臺
三、廟宇
圖版篇
環境圖
總測繪圖
民居測繪圖
一號院
六號院
八號院
九號院
十號院
十一號院
十四號院
二十一至二十三號院
二十六號院
三十四號院
其他測繪圖
北門樓
觀音閣
魁星閣
雕飾
石雕拓片
柱礎
柱礎開光
柱礎飾幔
柱礎飾帶
鼓石團心
鼓石雕飾條帶
大門門墩石
踏石
后記——沒有結尾的結尾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清河中街清河嘉園東區甲1號樓16-25層 郵編:100085 電話:010-82819000 備案序號:京ICP備 05030709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