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8月1...
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規劃給香港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廣闊發展空間,是香港必須抓...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存,延續城市文脈,使歷史和當代...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以下簡...
3月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
《傳統村鎮保護發展規劃控制技術指南與保護利用技術手冊》內容是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課題《既有村鎮住宅改造關鍵技術研究》第一子課題《傳統村落保護與更新關鍵技術研究》(2006BAJ04A03-01)的兩項重要研究成果,分別為:1.傳統村鎮保護與發展規劃控制技術指南。針對我國傳統村鎮保護與建設的控制技術薄弱的現狀,立足不同地形地貌、文化背景的村鎮保護實際,通過實地調研,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有效利用發展等方面進行傳統村鎮的保護與建設的規劃控制技術研究,以有效指導我國傳統村鎮的科學保護和合理更新。2.傳統村鎮保護與利用技術手冊。針對我國不同地域傳統村鎮的特點,通過典型傳統聚落的調查,研究不同類型傳統村鎮的形成、發展的特點和基本規律,提出不同類型傳統村鎮保護利用技術、控制原則和發展指導。
本書在2012年8月由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出版。作者:張杰、張軍民、霍曉衛。
上篇 傳統村鎮保護與發展規劃控制技術指南
1 我國傳統村鎮保護與利用現狀
1.1 傳統村鎮保護發展概述
1.1.1 國際相關工作與研究進展
1.1.2 我國傳統村鎮保護發展現狀
1.2 傳統村鎮保護與利用現行制度框架與技術體系
1.2.1 制度框架
1.2.2 技術體系
1.3 保護規劃與利用技術存在的主要問題
1.3.1 缺乏具有普適性的標準規范
1.3.2 缺乏案例實踐檢驗
2 傳統村鎮保護與發展規劃控制技術
2.1 傳統村鎮保護與利用對總體規劃提出的技術要求
2.1.1 對村鎮宏觀聚落結構進行保護
2.1.2 對文化線路涉及到的村鎮進行保護
2.1.3 對不同類型傳統村鎮進行分級評估和科學分類
2.1.4 對傳統村鎮優先進行規劃編制
2.2 遺產資源調研與價值評估
2.2.1 物質遺產資源
2.2.2 非物質遺產資源
2.2.3 傳統村鎮遺產資源類型總表
2.3 傳統村鎮的保護重點
2.4 保護區劃的劃定與保護內容
2.5 自然與人文環境保護規劃控制技術
2.5.1 山水格局
2.5.2 自然植被
2.5.3 歷史地形地貌
2.5.4 傳統格局
2.5.5 歷史風貌
2.6 傳統建(構)筑物保護與利用規劃控制技術
2.6.1 文物建筑與地下埋藏區
2.6.2 歷史建筑
2.6.3 歷史環境要素
2.6.4 一般建(構)筑物
2.7 交通規劃控制技術
2.8 適用性市政基礎設施規劃控制技術
2.9 社會結構與原住民利益保障規劃措施
2.10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規劃措施
3 傳統村鎮保護規劃控制技術應用案例:山東章丘官莊鎮朱家峪村保護規劃 3.1 保護規劃目標和技術路線
3.2 資源調查與價值評估
3.2.1 總體特色
3.2.2 整體格局、村落布局和街巷格局
3.2.3 重要單體建(構)筑物
3.2.4 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其文化空間
3.3 遺產現狀問題評估
3.3.1 整體格局和傳統街巷
3.3.2 單體建(構)筑物
3.3.3 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其文化空間
3.4 保護區劃與保護措施
3.4.1 保護框架和保護要素
3.4.2 保護區劃
3.4.3 保護和控制措施
3.5 村莊建設規劃
3.5.1 規劃結構
3.5.2 人口與產業發展預測
3.5.3 土地利用、道路交通規劃
3.5.4 公共服務設施規劃
3.5.5 遺產資源展示利用規劃
3.5.6 保護、開發模式與實施建議
下篇 傳統村鎮保護與利用技術手冊
1 總則
1.1 研究目的
1.2 適川范圍
2 術語
3 技術內容
3.1 傳統村鎮保護與更新技術
3.1.1 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的保護與更新
3.1.2 風貌保護型傳統村鎮的保護與更新
3.1.3 格局保護型傳統村鎮的保護與更新
3.1.4 傳統風貌建筑群的保護與更新
3.2 傳統風貌建筑功能提升規劃控制技術
3.2.1 自然采光通風改善規劃控制技術
3.2.2 使用面積調整及使用功能提升規劃控制技術
3.2.3 污水處理規劃控制技術
3.2.4 節能改造規劃控制技術
3.3 傳統村鎮消防規劃技術
3.3.1 建筑耐火與平面布局規劃
3.3.2 消防道路規劃
3.3.3 消防給水規劃
3.3.4 消防點設置規劃
3.3.5 其他規劃
3.4 旅游發展規劃技術
3.4.1 旅游容量估算
3.4.2 旅游產品、路線設計
3.4.3 旅游服務設施規劃
3.5 傳統民居建筑風貌修繕技術
3.6 傳統建(構)筑物的保護分級與保護技術
3.6.1 傳統村鎮建(構)筑物保護原則
3.6.2 傳統村鎮建筑的結構及構筑特點
3.6.3 傳統村鎮建筑保護修復的基本步驟與要求
3.7 傳統建(構)筑物的保護技術及新技術應用
3.7.1 瓦石作保護技術
3.7.2 大木作保護修復技術
3.7.3 小木作及油飾保護修復技術
3.7.4 傳統村鎮建筑防災技術
參考文獻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清河中街清河嘉園東區甲1號樓16-25層 郵編:100085 電話:010-82819000 備案序號:京ICP備 05030709號-1